受浸的意義到底是甚麼?讓我們看聖經對受浸的教訓是甚麼,所着重的是甚麼。
聖經爲甚麼叫我們受浸呢?或者先問,我們不常為甚麼到水裏去洗呢?是因身上,或是腳上有了摩垢,要把牠洗去。人到水裏去,都是要洗個清潔。所以聖經叫我們去受浸,第一個意義就是爲「洗淨」。還有,我們爲甚麼把東西丟到水裏呢?不是因爲我們不要牠麼?是因爲我們要丟棄牠,所以纏把牠丟到木裏。聖經說受浸的第二個意思,就是「埋沒」。我們不要了,所以需要把牠埋葬了。
17111 十二籃:真理
受浸的意義到底是甚麼?讓我們看聖經對受浸的教訓是甚麼,所着重的是甚麼。
聖經爲甚麼叫我們受浸呢?或者先問,我們不常為甚麼到水裏去洗呢?是因身上,或是腳上有了摩垢,要把牠洗去。人到水裏去,都是要洗個清潔。所以聖經叫我們去受浸,第一個意義就是爲「洗淨」。還有,我們爲甚麼把東西丟到水裏呢?不是因爲我們不要牠麼?是因爲我們要丟棄牠,所以纏把牠丟到木裏。聖經說受浸的第二個意思,就是「埋沒」。我們不要了,所以需要把牠埋葬了。
我要從舊約裡看一件奇妙的事,就是有一瘸腿的小孩,坐在皇帝的席上。聖經裡,奇妙的事頂多,有的地方告訴我們說,妓女也得了救;有的地方告訴我們說,強盜也得了救;有的地方告訴我們說,稅吏也得了救;有的地方告訴我們說,壞的法利賽人也得了救。今天有點不同的,是告訴我們說,一個瘸腿的孩子得了救。
說到聖經裡朋友要好的故事,都常題到大衛與約拿單。有的文學家,若題到朋友相愛的事,他們也要題到大衛與約拿單。今天我要講的,就是大衛怎樣恩待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並米非波設怎樣感戴大衛。
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彼拉多曾問過一個問題:真理是什麼呢(約十八38)?這一個問題也是許多人的問題。我們不能照著我們的意思來解釋聖經中所說的真理是什麼,我們要在神所寫出來的話裡來看什麼叫作真理。
「真理」這一個辭,在希臘文裡的意思是「絕對的真實」。所以真理不是一個「理」,而是一個「真」,一個「實際」(在希臘文裡是沒有這個「理」字的)。有許多真的事,我們不一定知道它的理,但是,它那一個事實,那一個實際的情形,是我們能摸得著的。
赦罪這件事是神的心願。神愛人,神樂意赦免人的罪。所以自從人犯罪之後,神就想法子替人贖罪。
在舊約時,神用牛羊等物替人贖罪。到了新約,神設立主耶穌──祂是神的羔羊──為贖罪祭,叫祂一次獻上,人就得以永遠贖罪。在神這一方面來看,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流血,已經完全解決了人罪的問題。但是在人一方面來看,還得加上一個條件──相信。誰相信主耶穌的流血是為他的罪,他就得著救贖,罪過就得著赦免。誰若不信,他還是沉淪的,要下地獄的。但贖罪這件事卻已完成了,並且是出於神的,是神發起的,是神要作的一件事,神作這件事,甚至犧牲了祂自己獨生的愛子,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所以神要赦免人的罪,要為人贖罪,是毫無問題的。有罪的人哪,你還怕罪得不到解決嗎?還怕罪得不到赦免嗎?神要赦免你,神樂意赦免你,並且已經出了極大的代價來赦免你。
腓立比書二章十二至十八節。
腓立比書是保羅在羅馬的監獄中寫的。保羅在那裏不但寫了腓立比書,也寫了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這三本書,各有所注重的。以弗所書是講到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歌羅西書是講到基督在教會裏如何;腓立比書並非講到像以弗所、歌羅西那樣深奥的道理,乃是特别注重一件事,大意是不要他們爭論。腓立比書四章二節:「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裏同心。」這是兩個作工的姊妹,有不和陸的事,所以保羅特地勸她們。
腓立比特别注重謙卑、和睦、彼此相愛。可以說,腓立比書是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的註解。保羅勸腓立比人,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别人的事。接着就講到主是怎樣虛己;怎樣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爲人的樣式;怎樣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保羅告訴他們,這是基督的存心,所以勸他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爲心。但是,聽是一件事,作得來作不來又是一件事。恐怕那兩個姊妹想,這怎樣作得來?所以,保羅就告訴她們到底如何方能作得到,這就是十二至十八節所講的。
十二節:「這樣看來,我親愛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作出(原文)你們得救的工夫。」「這樣看來」,是承上文而言的。「我親愛的」,這個稱呼是保羅每當要講很要緊的話的時候所用的。他既這樣稱呼,下文就必是要緊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更是順服的,」保羅的意思是:從前我在你們那裏傳福音給你們,你們是常順服我。現在出了事,你們就更當順服我。不但是我在你們那裏傳福音、在你們那裏作榜樣、在你們與我接觸的時候順服我,乃是現在仍要順服我。所以這幾句話裏,包括三件事情:一、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你們順服我,是因我與你們有接觸。二、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你們更是順服,是因我不在你們那裏,更把你們交託神。三、現在有一件事要順服,就是應當恐懼戰兢,作出你們得救的工夫。
「就當恐懼戰兢,作出你們得救的工夫。」這句話應當多讀幾次。「恐懼」可譯作「敬畏」。敬畏是對神;戰兢是對自己。試探是那樣厲害,所以要戰兢;神是那樣高大,所以要敬畏。但是,這得救的工夫怎樣作得出來呢?神有法子!
聖經把得救的事情分作三個時期。第一、已過的,是神救我們脫離地獄的刑罰。第二、現在的,是神救我們脫離罪惡的能力。第三、將來的,是神使我們進到國度與基督一同作王。舉幾個例:
提摩太後書一章九節:「神救了我們,……」這是已過的,是每一個信的人都得着了的。
希伯來七章二十五節:「凡靠着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 ……」這是今天的救恩,是今天所能得着的。
希伯來九章二十八節:「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爲拯救他們。」這是將來的得救。
聖經明說有三樣的拯救,一是已過的,一是現在的,一是將來的。有的基督徒可以得着已過的救恩,但不一定能得着現在和將來的拯救。有的基督徒得着了過去的救恩,也得着了現在的救恩,並要得着將來的拯救。人可以脫離地獄的刑罰,但仍然天天犯罪的。人可以脫離地獄的刑罰,但不一定將來作王。還有三處的聖經,可以證明這三個時期的得救。
以弗所二章八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這是已過的得救。
羅馬五章十節:「因爲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着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這是說到現在我們因着主的生命所得的拯救。
羅馬八章二十四節:「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 ….」這是將來的。
感謝讚美神,我們已經得救了!但是,還有兩面未成就―― 一、脫離罪惡的能力,二、進入國度的榮耀。所以我們要追求,我們應當恐懼戰兢,作出我們得救的工夫。
慕廸先生是很有能力的傳道人,很會救人的靈魂,但是他說,我一生中,從來沒有看見一個懶情的人會得救!這樣看來,一個人就是要脫離地獄的刑罰,如果他懶惰的話,也就得不着。「所以主說:「你這睡着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裏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弗五14)
恐懼戰兢,作出我們得救的工夫,是我們當負責的,如果我們不作,那就偏了。不錯,基督已經替我死了,替我流了血,替我復活升天了。有的人以為既是這樣,我不過敬拜而已,就絕對的被動。所以,也不必祈禱,也不必讀經,也不必奉獻。但是,我們應當知道,因爲神已經作了,所以我應當更熱心;因爲神已經作了,所以我應當作出來。我們怎樣作得來呢?
十三節:「因爲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爲要成就祂的美意。」腓立比二章十二節與十三節,可說是兩面極榮耀的眞理,把甚麼都包括了。看十二節,以爲甚麼都要自己作;看十三節,是說甚麼都是神作。一面說我們應當作,一面說是神作。這並非相反,乃是相合的。十二節是說我們當作;十三節是說神能使我們作所當作的。
這兩節聖經,解釋了聖經裏面非常重要的兩方面眞理。我們看見聖經裏,一方面有許多是神嚴肅的命令,就是神命令我們作這樣,作那樣,好像神把難擔的重擔給我們擔。我們力不能勝,好像要被壓死了。另一方面,有許多是神的應許,這也是神作,那也是神作,都是神的恩典,都是神的工作,好像甚麼都不必我們作。有人因爲不明白這兩方面的眞理,就不免偏於一端。有的人,以爲都是神的命令,都得自己去作,就看神的命令是重擔,挑又挑不動,不挑又不行,就好像要被壓死一般。另有的人,以爲都是神的恩典,都是神的工作,甚麼都是神作的,一點不必自己去負責,就不免放鬆自己。無論偏於那一方面,都有一個危險,那就是:聖經的命令既作不來,聖經的應許又得不着。因爲神的眞理是兩方面並重的。神在我們裏面作,我們在外面作,作出神在我們裏面所作的。單讓神在我們裏面作,我們不在外面作,就甚麼都得不着;我們自己在外面作,而沒有神在裏面作,就甚麼也作不到。
人生所有的事,都包括在「立志行事」裏面。立志,是裏頭的定規;行事,是外面的作爲。凡裏頭所定規的,外面就去實行,這叫作立志行事。立志,是指心裏的光景;行事,是指外面的生活。但是,我們裏頭的立志,外面的行事,都是神在我們裏面運行,直到我們成就祂的美意。所有的立志,都是靠神的運行;所有的行事,也都是靠神的運行。
多少時候,我們想順服神,卻是不能;但是,神說,我在你裏面運行,所以你能順服,所以你作得來。多少基督徒對神說,順服称眞苦,我作不來。我想不愛世界,卻作不來。我不應當恨某人,也作不來。但是,神沒有叫你喫苦,祂要在你裏面運行,直到你作得來。所以應當向神說,我順服不來,我捨不得世界,我不會愛人,但是,求称在我裏面作工,作到我肯順服,肯丟下世界,肯不恨人。如果你能信,你這樣禱告之後,就必定有改變。
戚伯門先生起初作工的時候,聽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禮拜堂也蓋的很大。慕迪先生聽了他的名聲,.
就特地乘火車去聽道。慕迪先生進了禮拜堂,暗暗坐在那裏聽。戚伯門認識慕廸,所以聚會完了就走下講臺,到慕廸那裏,請他有甚麼話就直說。慕廸先生就說,弟兄!你所作的是失敗的,不是成功的,你的生命裏有了錯誤。戚伯門聽了這話,心裏不高興,覺得慕廸不應當這樣批評他。當他蒙了光照,知道自己愛妻子兒女過於愛神時,一連兩三週非常難受!最後,他對神說:「神!我不能愛称過於愛我的妻子兒女。但是,我求称作工作到我能。」後來,他作工大有能力,有人要他作見證,他說:「我若能傳福音,能講道,不過是因爲那一次的順服而已。」
神要作到我們能作的地步。我們要走主的路,卻是無力的,因爲我們已經受了罪的傷害,是永遠沒有能力的。但是神在我們裏頭作工,叫我們眞能立志,眞能行事,眞作得來。凡一切能成就神美意的,都是祂在我們裏面運行,使我們能立志行事,成就祂的美意。
英國潘湯先生有一句話說:「因爲有神住在我裏頭,凡神所能作的,我都能作。」有一個女人死了,有一個牌子上寫着論到她的一句話:「她作了她所不能作的!」
我們天天都過着似乎過不了的日子。如果我們要得着完全的救恩,要生命純潔完全,必須是神作的。許多人想效法基督,這個永遠學不成功。乃是神作了,所以我纔能作,不是我作。如果我們看見聖經所說的既是如此高,是我應當作的,就試試去作,結果必定失敗。我們不過只該求神作工作到我們肯而已。
潘湯先生講一個故事:有一個醫生,份咐看護去叫一個病人作一件事。看護就照醫生所說的去叫那病人作;但是,那個病人說,我不能作。看護就去回報醫生說他不肯作。醫生就去查看那病人爲甚麼不作。察驗完了,醫生就說,這個病人不是不能,也不是不肯,乃是不能「肯」。我們裏頭是不肯,外頭是不能。裏頭不肯丟棄世界,外頭就不能丟棄世界。但是,神能在我們裏頭運行到我們眞肯,眞願照着神的美意行,並且也能行出來。
因爲神已經在我們裏面運行,所以我們當在外面作出。我們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何能實行。不是等,不是去禱告,是要你現在作出來。凡是信主的人,已經有基督住在他裏頭了。「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基督在你們裏頭麼?」
普通的錯誤有兩個:一是以爲我要作好,我盼望作好,盼望得屬靈的生命。一是以為我已經得救了,所以一個指頭都不動,好像他不必禱告,不必讀經,不必奉獻,基督會叫他熱心的。前者的錯誤,是以為靠自己能作好;後者的錯誤,是以爲既得救了,甚麼都不必努力追求。實在說來,一個人得了救,如果不殷勤,就不能有屬靈的生活。但是,如果不相信神,就也不會成功。必須相信是神在我裏頭運行,使我能立志行事,所以我纔能祈禱,纔能讀經,纔能作見證。相信在先,作出在後。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一天過一天,我們要股勤的作出得救的工夫。不是沒法,乃是神已經作了;因爲我得着了,所以我必定能。舉個例:
當主教訓祂的門徒說:你們要謹慣!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路十七3、4)這句話一說完,門徒立即禱告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門徒知道這件事他們作不來。一次,二次,三次已經殼了;若是一天七次得罪,又七次回轉,這樣眞不勝其煩,忍耐這個,頗不容易。所以,他們求主加增他們的信心。主如何答應他們呢?「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來栽在海裏,牠也必聽從你們。」這與赦免有甚麼關係呢?這是因爲我裏頭有信,所以就能對裏頭恨人的心說:恨,你離開我。你能這樣信,所以當人求你赦免時,你也必定能說,我赦免你。因爲相信神作了,所以你能作。不但赦免人要先有信心,就是讀經,祈禱,不愛世界,也要先有信心。信神使我能,所以就必能。
十四節:「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徒已經告訴他們,是神在他們裏面運行,使他們能立志行事。這樣運行的結果,最明顯的,就是與人和睦,不起爭論。無爭論,是沒有甚麼疑惑不決的。不發怨言,是能相信人,能彼此相愛。二章十三節是說神的生命在我裏頭作工,所以十四節就有完全的和睦。
不但腓立比書這樣的表明,就是以弗所,歌羅西,也有同樣的例。以弗所三章十九節說了「便叫神一切的豐滿,充滿了你們」之後,(20、21節乃讚美的話)四章二,三節,立即講到「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那靈的一」的話。神的能力在裏頭運行,顯在信徒中間,就是和睦。歌羅西一章十一節:「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的忍耐寬容。」榮耀的權能是神至大的能力。我們以為得了榮耀的權能,就可以作奇事,行神蹟,作人所想不到的事。那知不過是忍耐寬容。這是神能力絕頂的表明。忍耐是難的,但是,神的能力使我們能作得到的。三本書都是說基督徒一得了神能力的運行和充滿,就能與人和睦,就能忍耐寬容。
十五節:「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僞,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無可指摘」,是人沒有話說。「誠實無僞」,是裏面簡單,不心懷二意。「彎曲」,是不直。「悖謬」,是脫了節,聯不起來的意思。這節頭一個的「世代」,照原文可譯作「種類」。第二個「世代」,照原文當譯作「世界」。這一節的大意,是說一個基督徒,在這對神的旨意彎曲脫了節的種類中,是不像他們的,乃是簡單無可指摘的。在這世界中,是好像光一樣。「照耀」,乃是生命的表明。
十六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我們應當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生命的道」,可譯作「生命的話」。我們是應當將生命的話拿出來,或者說,特别舉起來給人看見。不只要用生命作見證,也要用口作見證。聖經從來沒有說作見證只用生命不用口的。在我們的親戚中間,朋友中間,與我們有接觸的人中間,必須開口作見證;不然,你就沒有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你如果信了、行了,就能在人面前發光,並作見證。保羅的意思,你們能如此,就完全了。
「基督的日子」,就是基督掌權之日。「空跑」,指找罪人,傳福音說的。「徒勞」,指服事信徒,牧養他們,教訓他們說的。使徒以爲他們能如是,就他在基督的日子,可以誇口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了。
十七節:「我以你們的信心爲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衆人一同喜樂。」「我以你們的信心爲供獻的祭物」,就是羅馬十二章一節所說的「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保羅的意思是:如果他們眞把自己當禮物獻給神,就是賠上自己的命,陪着他們死,也是願意的。
保羅本來是喜樂的,但是,他還要與衆人一同喜樂。
十八節:「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上一節是說保羅本來喜樂,並且要與你們衆人一同喜樂。這一節是說你們要喜樂,並且也來同我保羅一同喜樂。哦!眞被神能力運行的人,除了喜樂以外,沒有别的了。弟兄姊妹們,我們當信神已作,所以我也能作,我們現在能「肯」就好了。
以弗所一章十三,十四節 ; 四章三十節。
這兩處聖經,可以說是全本聖經中惟一說到聖靈作印記的地方。許多人以爲雖然人已經得救了,但是還當求得聖靈。現在我要和你們看看到底這話靠得住靠不住。當然,我們是要看聖經是怎麼說的,因爲只有聖經的話纔是可靠的。
以弗所書一章十三節:「你們既聽見眞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眞理的道是甚麼呢?就是叫人得救的福音。我們既聽見福音便「信了基督」。我們信的是基督,不是甚麼道理。眞理的道告訴我們基督是怎樣,叫我們聽見了這福音,就信基督,不是叫我們信「福音書」、信道理。我們聽是聽見了眞理的道,就是那叫我們得救的福音 ; 信是「信了基督」。所以第一步是聽見眞理的道,就是那叫我們得救的福音 ; 第二步是信了基督。
人聽見了福音,信了基督,「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字,在原文是很要緊的字,是說,「就在你信的那一刻」,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不是說要等一等,等三天,等五天,等過些時候,纔受聖靈 ; 聖經說「就」,就是「就」。弟兄姊妹,你們聽見過眞理的道沒有?你們相信了基督沒有?如果你已經聽見了,也已經信了基督,你想你有沒有聖靈呢?聖經告訴我們說,就有聖靈在信的人裏面。我們到底有沒有聖靈呢?我告訴你們,無論是誰,是退後的基督徒也好,是頂不好的基督徒也好,無論如何,聖靈在他裏面。聖靈在聖潔的信徒裏面,也在不聖潔的信徒裏面 ; 在順服神的信徒裏面,也在不順服神的信徒裏面,别的都有分别,但是,聖靈在裏面作印記這件事上,是沒有分别的。如果你聽見了福音,也信了基督,那麼,聖靈在你裏面和在别的信徒裏面是沒有分别的。如果你沒有信基督,那就有分别了。這是定規的。如果你以爲一定要順服神,愛神,有快樂的感覺,看見異象,火焰等等,纔有聖靈,不然就沒有聖靈的話,這就是異端。無論如何,信主的人總有聖靈。我們信的時候,聖靈就在我們裏面了。
十三節說,是得着了「所應許的聖靈」。甚麼叫作「應許」呢?全本加拉太書告訴我們,「應許」是「白白得的」。「應許」是恩典,不是工價 ; 是神白白賜給我們的。許多人不明白爲甚麼基督徒都有聖靈在他們裏面。他們以爲必須屬靈生活達到某個地步時,纔有聖靈在裏面。豈知聖經啓示我們,聖靈在我們裏面,乃是因着主耶穌的救贖工作,並非因爲我們的行爲。我們只要看舊約的一個豫表就知道了。利未記十四章二十五節說:「要宰了贖愆祭的羊羔,取些贖愆祭牲的血,抹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這樣作有甚麼事情發生呢?底下二十八節就說:「又把手裏的油,抹些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找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血所抹過的人,油也抹他 ; 血所沒有抹的,油就不抹。油之所以抹他,是因爲先有了血。聖靈之所以降臨,是因爲已經有了血。不是因你我的行爲好,是因爲有了血,神就把所應許的聖靈倒下來。所以凡聽見眞理的道,又信了基督的人,就得着聖靈。
十三節末了說聖靈像「印記」。「印記」是何意呢?提摩太後書二章十九節說:「上面有這印記說,主認識誰是祂的人 ; 又說,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所以印記的意思有二:第一,凡蓋過印的,就表明這乃是屬蓋印的那個人的。第二,凡被蓋過印的,身上有一點東西是與那印相同的。「主認識誰是祂的人」,就是表明凡經過主蓋印的人,都是屬乎主的 ;「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就是表明凡經過主蓋印的人,都應當像主纔可以。「蓋印」的第一個意思是說,我們是屬乎主的 ; 第二個意思是說,我們與主是相同的,是像他的。比方:我用印把火漆印在信封上,信封上的印,和我本來的印就是相像的,一樣的。這就是聖靈「作印記」的第二個意思。所以聖靈就是「印」,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我是屬乎主的人 ; 二、我應當像主,因爲祂是聖潔的。
以弗所人對於聖靈「作印記」的事,比我們領會得更深,因爲他們那地方是作木頭生意的。以弗所是個鄰近海口的地方,木頭都是從山上伐了,放在溪流裏,流到他們那地方。我讀過一本書,講到以弗所地方,常有許多客人,到那裏買木頭。他們每個人都帶一顆鐵印,像一個鐵鎚一般。估定了價錢,商量妥了,就把所買的木頭,用自己的「鎚印」在每一根上都打一個印,就回去了。無論是過了三個月,五個月,都不要緊 ; 因爲他們並不立刻就用這些木頭。當他們要用時,就派親信的人帶着從前的「鎚印」來取。他們只要將木頭上的印記與自己的「鎚印」比較一下,凡是相同的,就是他們的,就可取去。這樣就不會弄錯。在中國福州也是如此。這些買木頭的商人,在閩江上游買好了木頭,用鎚印打上,然後把木頭從閩江流下來,流到福州,等買客自己按印來認各人所買的木頭。
神不只用聖靈作「印記」,在我們裏面蓋了印,表明我們是屬乎祂的,並且告訴我們,我們這樣的受了印記,乃是一直等到我們得贖的日子。四章三十節說:「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這裏並非說等一等,乃是說一直等,「等到得贖的日子」。「得贖的日子」又是何意呢?就是我們的身體得贖被提上升的日子。主來提接信徒時,不是有的信徒在上海,有的在南洋,有的在中國,有的在英國,有的在非洲麼?主如何能認識祂的人呢?是因爲有印記。印記就是爲得贖的日子纔有的。有了印記就不會亂,不會錯了。神也像買木頭的商人一樣,要照着祂的印記來接收屬乎祂的人。沒有聖靈的人,就不是屬祂的,祂就不要。凡有聖靈的人,就是屬祂的,祂就在合宜的時候,來提接他們。(至於被提的次數和次序,乃在本題之外,故略而不提。)我們基督徒生活的起頭是得救,未了是得贖,從起頭到末了,聖靈都是作印記的。聖靈就是神的印記。不是聖靈來印一印,乃是聖靈作印記。是神將聖靈印在我們裏面。如果你還沒有信主耶穌,你的地位就十分危險。如果你相信主耶穌是你的救主,不論是初信或是信了多年,你總是穩妥的,因爲聖靈已經在你裏面了。在多久呢?一直到得贖的日子。有人想,我不好,我跌倒,我犯罪,所以聖靈就不在我裏面了。但是聖經說「直等到得贖的日子」。有些圖畫把聖靈畫成一隻鴿子,當人犯罪厲害的時候,祂便飛去了。人的心裏就沒有聖靈了,剩下魔鬼和各樣的私慾而已。這是一個大錯誤。聖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在新約的時代,聖靈在我們裏面,是一直等到得贖的日子的,不會半途而去的。神一次用聖靈「印」了我們,說我們是屬乎祂的,我們就是永遠屬乎祂的。
不只如此,還有最榮耀的恩賜,就是叫我們有能力像祂。神打印在我們身上,不只表明我們是屬乎祂的,並且也使我們這些被印的人像祂的印一樣。我們知道,如果用印印在燒輭的蠟上,這蠟就顯出這印的形狀來。神用聖靈印在我們裏面,我們就得了神的性情和生命。這性情和生命是像神的,我們如果順着這性情和生命而活,就必定在世上有像神的生活。
許多人誤會了,以爲說他們自己應當怎樣的改良,修行,並勞苦的作工,纔會像神。豈知不然。因爲神在我們得救的時候,已經使我們像祂了,在我們裏面,已經有那一點是屬乎祂的了。神並沒有命令我們要像祂,因爲憑着自己來像祂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也有責任,要顯明這一個形像,不讓世界的東西來遮掩這形像。這是何等榮耀的眞理!在我們裏面已經有了神的印記!藉着這個印記――聖靈,我們能彀活出神的生命來。
我們得了這印記的人,所負的責任,就是一面算自己向罪是死的,相信一切和這形像對立的,都已經在主耶穌的十字架上對付過了 ; 另一方面,就是將自己奉獻給神,讓祂的聖靈活出衪的生命來。當我們失敗跌倒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失去神印記所給我們的形像,乃是將這形像遮掩了,以致外面沒有屬神的生活。
十四節「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原文作質),直等到神之民(原文作產業)被贖,使祂的榮耀得着稱讚。」保羅告訴我們,聖靈像「印記」把我們印了,表明:一、我們是屬乎神的,二,使我們像神。他又告訴我們聖靈像「質」,就是俗話所說的「定錢」。這是甚麼意思呢?「質」在原文裏的意思是:一、定錢,二、樣品。
甚麼叫「定錢」呢?比方說,我買一塊地,講好了二千元,我先付定錢一百元。這個意思是說賣主先收一百元,其餘的後來我都必給他 ; 我是先付給他一部分,後來要將餘下的全部付給他。
我若是信實的,我將來必定將所剩下的一千九百元全給他。神也是這樣 ; 祂給我們聖靈作質,是先把天上福氣的一部分給我們,來保證將來祂要將天上全部的基業都給我們。
神是把祂自己放在一個律法上不可更改的地位。祂已經付了定錢,祂將來就不能不全給。神的聖靈就是神應許的保證。聖經中說到我們信的人,將來所要得着的,不知是何等的多。但是我們怎麼知道神要照着祂的話作呢?是因着聖靈。神用聖靈作定錢,證明祂所應許的沒有一樣是落空的。神既將聖靈給我們作「定錢」,就是藉着聖靈對我們說,「一切我必定都給你們」。祂這樣一作,就沒有搖移的可能。世上有誰付了定錢,後來不付全資呢?除非他是不誠實的。神是信實的,公義的,祂既給了定錢,祂總必把全部給我們。
毛羅(Philip Mauro)說:「定錢像甚麼呢?像定親的戒指。」意思就是丈夫現在給妻子一小部分,將來到成親的那一天,丈夫所有的也都是妻子的。神把聖靈給我們作「質」,就是表明和天上所有的,都要給我們。
質還包括樣品的意思。買賣的時候,不只買主豫付一部分的定錢給賣主,賣主也豫先付一部分的貨樣給買主。神把聖靈賜給我們,不只是作定錢,並且也是作樣品,叫我們豫先嘗到天上的滋味。叫我們知道神今天所給我們的是如何,就將來所要給我們的也是如何。今天給的是銀,將來要給的也必定是銀 ; 今天給的是金,將來要給的也必定是金。神今天把聖靈賜給我們,就是叫我們今天在地上就豫先能嘗到天上的滋味。
弟兄姊妹,你嘗到了天上的滋味沒有?聖經告訴我們說,保羅曾聽見隱祕的言語,曾嘗到天上的滋味。我們是與神相交的,我們也彼此在主裏有交通。聖靈就是我們所藉以與神交通的,聖靈把天上的快樂給我們,把主的愛澆灌我們。當我們親近主時,敬拜主時,或是彼此有交通時,我們豈不是覺得有主的愛和快樂麼?這就是豫先嘗到天上的滋味!我們今天所嘗到的是好的,是多的,但是,將來的還要好,還要多呢!有的時候,我們覺得主的愛,主的喜樂像火燒似的在我們裏面 ; 但是、將來所嘗的更多!我們今天所嘗的是一點,將來有一天要嘗到的不只這一點點!
當初以色列的探子,從以實各谷砍了一挂葡萄,是兩個人合力檯回去的。他們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這一挂葡萄,就表明了迦南地的肥沃――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聖靈住在我們裏面,也像這挂葡萄一樣。今天的是如此,將來天上的滋味也必定如此。感謝讚美神,祂賜我們聖靈,不只作我們的定錢,保證祂將來要給我們全部,並且也是叫我們豫先嘗到天上的滋味。
說過了神的恩典,現在要說到我們的責任。以弗所四章三十節:「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你們看,保羅是把聖靈作「印記」來勸我們。保羅的意思是說,因爲有聖靈作「印記」了,所以我們不應當叫神的聖靈擔憂。
「擔憂」是甚麼意思呢?這裏不是說不要叫神的聖靈發怒,乃是說:「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哦,不是「發怒」,乃是「擔憂」,這是愛!感謝讚美神,神的聖靈在我們裏面,從來沒有一次因恨而發怒的,祂乃是「擔憂」。無論我們如何不好,聖靈並不發怒,祂只是「擔憂」。我曾聽見有人說:「你不要叫聖靈擔憂到跑去了。」這是沒有的事。保羅說了「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之後,立即接着說:「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沒有一個基督徒,能像大衞禱告說:「不要從我收回称的聖靈。」這是舊約時代的人的禱告,新約的基督徒沒有一個能如此禱告。如果基督徒懂得甚麼叫作福音,就永不會有這樣的禱告,因爲聖靈永不會離開。所以保羅纔勸在以弗所的信徒說:「不要叫聖靈擔憂。」人會發脾氣,會一走了之,但聖靈不會這樣。如果融會離開,祂就不會擔憂了。聖靈不能發怒,因爲祂愛你!聖靈不能離開,因爲祂愛你!所以你不應當叫祂擔憂。
擔憂是甚麼意思呢?是和馬太二十六章三十七節的「憂愁」同一個字。弟兄姊妹,這裏的憂愁是怎樣的憂愁呢?是主在客西馬尼,因神要把罪都歸在祂身上,祂極其難過,幾乎要死的憂愁。如果基督徒輭弱、犯罪,在他裏面的聖靈,是像主那樣憂愁,像主那樣難過。祂是一直在你裏面擔憂。這並非一件小事!聖靈在我們裏面,不是喜樂就是憂愁。我們應當自問:在我裏面的聖靈,到底是喜樂的呢?還是憂愁的呢?但願神給我們亮光認識自己,看見我們是這樣悖逆,這樣犯罪,這樣不好 ; 但是,聖靈在我們裏面,並不發怒,並不離開,卻因愛我們的緣故而憂愁。
當主在客西馬尼園時,祂對門徒說:「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麼?」主的憂愁是片時,或作一小時的 ; 但是,聖靈在我們裏面,因爲要等到得贖的日子,所以是長久的憂愁。主耶穌的憂愁,片時過去了,但是,聖靈受我們罪的壓,是一天過一天,一時過一時的。如果我們長久的悖逆祂,不聽祂的聲音,祂是怎樣的在我們裏面憂愁呢?
甚麼叫聖靈憂愁呢?罪!得罪別人的、汚穢的、喜歡批評人的,或是把别人的秘密傳出去,或是喜歡找人的錯處、吹毛求疵,或是不反赦免人,或是在神的工作裏,在自己家裏,在一切的事上不忠心,或是不能愛人,或是找機會叫自己得益處。這一切的罪要叫聖靈在你裏面擔憂!還有,不肯順從神的意思,爲自
已揀選道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這也叫祂擔憂!少年的基督徒愛世界、捨不得放下世界、不肯吃苦、不肯爲主作見證,或是不顧罪人的靈魂、心裏冷淡、不管别人得救沉淪,這也叫聖靈擔憂!
你會叫聖靈擔憂,但是祂不走,他也不發怒。祂愛你,祂在你裏面憂愁!有時你要說,我爲何不快樂呢?我告訴你,如果聖靈不快樂,你也不能快樂 ; 聖靈快樂,你纔能快樂。如果聖靈擔憂,你怎能有快樂呢?你就是有世界的快樂,也不能叫在你裏面的聖靈快樂。如果你明知當如何行,卻不照着聖靈的引導而行,就叫你裏面的聖靈擔憂,你也不能有眞快樂。你只能「在聖靈裏喜樂」。
但願神給我們亮光,叫我們的確知道,聖靈是作印記、作質的。我們今天要負的責任,就是不叫聖靈擔憂。這是我們應當天天儆醒去作的。但願神祝福我們!
以弗所書二章一至十節。
以弗所書第一章可分兩大段:第一段,是說到靠神恩典的豐富所得着的――使徒告訴他們已經得着的有多少,就是神在基督裏,曾賜給他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等(參弗一1〜14)。第二段,是使徒保羅的禱告――使徒的意思是:雖然他們已經得着了,但是,恐怕他們不知道所得着的是甚麼,所以就爲他們禱告,叫他們知道主耶穌從死裏復活的大能(參弗一15〜21)。第二章就是解說第一章所說的復活的大能,把得救的問題說得完全無遺。二章一至十節:第一,說到我們未信主以前的光景 ; 第二,說到基督所成功的如何 ; 第三,說到我們如何得着基督所成功的 ; 第四,我們得着基督所成功的以後當如何。
一節:「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這裏一起頭就叫我們知道我們從前是何等樣的人。我們若要明白甚麼是救恩,若要靈性進步,最要緊的,是當知道我們本來是怎樣的人。聖經不只說我們是罪人,是犯罪作惡的,並且說我們是死人!我們平常都想自己是罪人,所以改良改良就好了 ; 那知我們是死人,是沒法改良的。
我們不只是壞到犯罪作惡,更是死在過犯罪惡中。死,包括兩件事:一,沒有生命 ; 二,不能產生生命。有生命,纔會長大,纔有能力,纔有組織。我們沒有神的生命,所以我們對於神的聖潔,能力,榮耀,都是死的 ; 我們不能像祂那樣聖潔,有能力,有榮耀。惟獨活的纔會生活,死的不能生活。我們本來是死的,除了得着生命外,要有聖潔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神說我們是死的。是像木頭,石頭那樣的死麼?不。木頭,石頭的死,不過老是那樣而已,人的死是會腐爛,會敗壞的。我們是愈過愈壞的。神不要我們去作得更好,因爲我們是死的。我們不必去改良屍首。我們無力去行善。我們不能勝過世界,不能勝過試探,因爲我們是死的。
這死不是肉體的死,不是平常的死,乃是死在過犯罪惡中。「過犯」原文的意思是過去一點。比方賽跑,旁邊有直線爲界,越過界線一點,就犯了運動規則,就失去賽跑資格。過了一點,就叫作過犯。「罪惡」,就是那些污穢骯髒的。過犯比較輕,罪惡比較重。我們一生都是在這二者中生活――不是過犯就是罪惡。不犯罪,不愛世界,不受試探,這些我們都作不來,因爲我們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了。
主耶穌也會說人是死的。約翰五章二十四,二十五節:「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 ; 聽見的人就要活了。」主告訴我們,罪人的得救,不只有永生,不只不被定罪,並且是出死入生了。主也告訴我們,罪人不只是罪人,乃是死人,所以說,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
我們既知道人本來是死的,所以第一要緊的是勝過死。罪好比食物不潔,能令人患病,但只要有强壯的生命,就能抵抗。罪是不會死的,但是有活潑的生命,就可勝過罪。
主耶穌在世不曾犯罪,是因祂的家庭特别好麼?環境特别好麼?那個時候的社會特別好麼?世界沒有引誘祂麼?撒但沒有試探祂麼?我們知道都不是。主不是未遇見許多難處,但是,主有神的生命,罪惡就沒法摸着祂。罪是不及死厲害的,有生命就可勝過牠。
二節:「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爲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第一節說到死,第二節說到行事。第一節說到人本來的性情是死的,第二節說到人所作出的。
「其中」,是指一節的過犯罪惡中。人已經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了,沒有能力,沒有生命,所以就行在其中。世人勸人修養,改良 ; 但是,因爲人是死的,就不能不行在過犯罪惡中。
「隨從今世的風俗」,可譯作「隨從這世界的時髦」。這給我們看明,人本來是爲世界所轉移的。我們愛學時髦,這豈非眞的麼?罪惡是有時代的不同。一代有一代的罪惡,一時有一時的罪惡。當我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時候,我們是很愛時髦的。
「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魔鬼。主曾以空中的飛鳥比喻魔鬼。這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悖逆之子」就是全世界的人。聖經上曾說光明之子,天國之子 ; 光明之子,是因他們行事光明 ; 天國之子,是因他們要承受天國。所以說悖逆之子,就是因這些人的意志是反抗神的。
犯罪是容易的。人不必禁食,不必竭力,不必立志就會犯罪 ; 因爲有邪靈運行在人的心裏。
這就是人的本來面目:對世界是喜愛的――「隨從這世界的時髦」; 對魔鬼是順服的――「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
三節:「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着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爲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樣。」第一節是說「你們」,第二節也是說「你們」,到了第三節,是說「我們」。保羅把自己也包括在內。他不要以弗所人誤會,以爲只有外邦人和以弗所人是那樣的 ; 像保羅是使徒,是猶太人,是法利賽人,就會兩樣。保羅要人看見,就是使徒,就是猶太人,本來也像外邦人一樣,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
在其中作些甚麼呢?不只愛世界,不只順服魔鬼,並且「放縱肉體的私慾」。「放縱」,原文是來來去去的意思,也就是活動的意思。人本來一天到晚,來來去去,都是肉體的活動。
「隨着……去行」,原文是「滿足」的意思 ; 隨着肉體和心思所喜好的去行,就是滿足肉體和心思所喜好的。肉體所喜好的,是關乎外面的 ; 心思所喜好的,是關乎思想的。我們隨着肉體和心思所喜好的去行,就是滿足外面的,也滿足裏面的。
結局就是「本爲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樣」。我們本來的性情是和别人一樣,結局也是和別人一樣――本爲可怒之子,只有等候神的審判和怒氣!如果我們只有這麼多,是何等的苦呢!但是感謝神,底下有三個字:「然而神」!我們有了一個大轉機。
四節:「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 ; 因祂愛我們的大愛。」哦!我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是不能勝過世界的引誘,撒但的試探,肉體的敗壞的。但是,神有救法。弟兄姊妹們,不是「然而我」如何立志,如何不犯罪,如何要信主 ; 乃是「然而神」,神有豐富的憐憫!因祂愛我們的大愛而救我們。
五節:「當我們死在過犯罪惡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這是神愛我們的大愛。基督死了,三天後活過來,是因神的生命在基督裏頭,所以基督纔能活過來。當我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時候,神把生命給我們,像神的生命進入基督裏面,叫祂從死裏活過來一樣。所以,得救就是神的生命進到死人裏面去,叫他活過來。
弟兄姊妹們,不犯罪作惡,你覺得難不難?不愛世界,你覺得難不難?不順服撒但,你覺得難不難?受撒但支配,是有例可舉的。當主告訴門徒,祂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苦,並且要被殺時,彼得就說:「主阿!可憐祢自己罷!這事必不臨到祢身上。」(太十六22另譯)主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彼得一被撒但運行,就發生了一種懼怕受苦的光景。猶大賣主耶穌,是因撒但已經進入他的心。亞拿尼亞,撒非喇,因爲撤但充滿了心,所以就把錢留下幾分――一面愛奉獻的美名,一面又捨不得完全奉獻。許多事,我們覺得很難很難!所以如此,只有一個原因――我們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
惟有神,當我們這樣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神怎樣把生命放入基督裏面,使基督活過來,也怎樣把生命放入我們裏面,使我們活過來。試探來,不須我們去掙扎。應當知道這是死在那裏掌權,必須以生命去勝過牠。比方:我們要發脾氣,不是說怎樣掙扎纔可不發 ; 乃是要向主說:「主阿!願称的生命充滿我。」弟兄姊妹,勝過罪是要靠着生命之靈的律,不是靠自己的義。我們是把義和罪相對,生命和死亡相對 ; 但是,神是用生命勝過死亡,也是用生命勝過罪。「因爲生命之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裏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八2原文)罪和死是有分别的,但是,勝過罪和死,只用生命就彀了。
六節:「祂卻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弟兄姊妹,基督救我們,不只使我們接受一個新生命,且是使我們復活。五節的「活過來」與六節的「復活」有甚麼分別呢?在我們實際上所得着的沒有分别;不過在意義上有分别。五節說神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是說我本來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神給我一個生命,叫我活過來了。六節說,祂又叫我們與基督一同復活,是說神叫我這個人與基督同死,以致我是在罪上死了的,所以神叫我與基督一同復活,以致我能向祂活着。聖經說,我們對於罪,有「死在罪中」(弗二1)與「在罪上死」(羅六2)兩種的事實。死在罪中的意思,就是說,我這個人在罪裏頭像死了,凡是罪惡都喜歡。好比愛吸鴉片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吸鴉片,並且所關心的,也都是關於鴉片的。這樣的人,我們就說,他是死在鴉片裏頭了。在罪上死的意思,就是說,我這個人與罪斷了關係,罪不能引誘我了,因我已經死了。好比從前愛吸鴉片的人,後來不喜歡吸了,他對於鴉片,好像是個死人,鴉片不能再試探他了。死在罪中的,需要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 在罪上死的,需要與基督一同復活。
感謝讚美神!這些我們已經得着了――已經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了。並且,神也叫我們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
我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時候,有三種光景:一,隨從這世界的時髦 ; 二,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 ; 三,放縱肉體的私慾。神救我們,使我們在基督耶穌裏勝過撒但,使我們得着復活的生命,勝過肉體,使我們坐在天上勝過世界。神的救恩,使我們勝過這三大仇敵:肉體,撒但,世界。
我們已經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了。重要的是「已經」,我們已經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已經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有人勸你說,你應當與基督一同復活 ; 但是,我告訴你,你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了。有人勉勵你說,你應當追求升天的生命 ;但是,我告訴你,你已經坐在天上了。甚麼時候基督活過來,甚麼時候我們就與祂一同活過來。甚麼時候基督復活了,甚麼時候我們也與祂一同復活了。甚麼時候基督坐在天上了,甚麼時候我們也與祂一同坐在天上了。
如果你遇見了試探,要你發脾氣,你就想,勝過試探不在乎掙扎,乃在乎生命,你就求神說:「神阿,求祢叫我活過來,求祢使我復活,求祢使我坐在天上。」你這樣作對不對?如果你這樣作,我告訴你,你還一點都不明白神的救恩。
甚麼是救恩呢?救恩是神替我作成的。神已經叫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了。不是我要求神叫我活過來,叫我復活,叫我坐在天上;乃是神已經叫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了。這就是信心。信心,就是相信神所作的是眞的 ; 相信就是使不見的變爲見。你以爲你應當有所爲,就是不信。
所以,我們在基督裏是已經活過來,是已經復活,是已經坐在天上了。試探一來,你當放膽說:「你不能搖動我,因我已經復活了。」世界一來,你當放膽說:「我已經升到天上了。」這就是救恩。保羅怕以弗所人不明白,所以說了「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之後,緊接着就註解一句:「你們得救是本乎恩。」第八節又特别說到「你們得救是本乎恩」的話。他這樣說,有何神氣呢?爲甚麼緣故呢?保羅怕我們以爲活着是千難萬難的,不知如何方可活着,方能得這生命。他的神氣是:這件事是神作的,是本乎恩典的。不是我要活過來,乃是神叫我活過來 ; 不是我要復活,乃是神叫我復活 ; 不是我要坐在天上,乃是神叫我坐在天上了。神替我們豫備的,都是恩典。上一半是神作的,下一半只要我們相信。相信,不是感覺 ; 若憑感覺,就必定失敗。我們今天要記牢了,救恩至少包括這三部分:一,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 二,與基督一同復活 ; 三,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
七節:「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裏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這一節說出祂救恩的目的。神向我們所施的恩慈是甚麼呢?就是上文所說,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就是在將來數不了的世代裏,要顯明給天使看。那裏曾有死了的人會活過來呢?但是,神在基督裏向我們所施的恩慈,是叫死的人活過來了。
八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得救就是五,六節所說的。得救是本乎甚麼呢?是本乎恩。羅馬書十一章六節說:「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爲 ; 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恩典,就是說不必你作。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恩典能救我們脫離世界的引誘,魔鬼的試探,肉體的私慾。都是神作的 ; 根本是在乎神的恩,但是「也因着信」。通過這恩典的管子乃是信心。比方,電線是通過電力的,恩典好比電力,信心好比電線。本乎恩,因爲是神作的 ; 因着信,就是說信心像管子,把恩典通過來。
相信甚麼呢?感謝讚美神!因爲祂叫我已經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已經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了。這不是心理作用,乃是用信心說,神已經在基督裏作成了。不要有一刻讓撒但對你說,你還沒有活過來 ; 你應當說,我已經活過來了。不要讓世界對你說,你還沒有升到天上 ; 你應當說,我已經坐在天上了。弟兄姊妹,神的話是說,祂已經把你釘死,已經叫你復活,已經叫你升天了。你若相信神所已經作的,就甚麼都好了。
就算你信不來,祂的恩典能作工到一個地步使你能信 ; 因爲「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不只得救不是出於自己,就是「信」,也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說神賜給我們信心,是有聖經根據的。哥林多後書四章十三節說,「但我們既有信心」(按原文可譯爲「我們既得着信心」); 腓立比書一章二十九節說,「因爲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可見我們能信,還是因爲蒙恩纔信的。
難道神替我們信麼?不。我們如何能信呢?是神在我們裏面運行到我們能信。神改變我們的性情,神給我們看得清楚,使我們能信。
九節:「也不是出於行爲,免得有人自誇。」我們一點好都不會作,所有的都是本乎恩,我們沒有可誇的。弟兄姊妹,我們有一點很不好,就是想試試作一下,盼望作得好。我們必須相信基督所已經作的。得救,不是出於行爲 ; 若有一點靠行爲,就必定失敗,因爲所站的地位錯了。請記得你本來是死的,神的公義,聖潔,非你所能作得到的。你必須相信神所已經作的,並且也要知道,就是「信」,也是神賜給的。
十節:「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爲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我們天然的有一個大錯誤,並且是可恨的錯誤。從前以為得救是靠行爲 ; 現在以爲得救既是靠恩典,得救了,甚麼都不必管了。好像儘可去睡覺,連禱告都不必了。保羅在此告訴我們,神救了我們,是爲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
「工作」這字,新約原文一共用過兩次。最好譯爲「傑作」。意思是一生中最好的。比方:畫家一生中畫得最好的那張,就是他的傑作。「我們原是神的傑作」,意思是神只能作到如此好的地步,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神已經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同復活,一同升天了。我恭敬的說,這是神作盡祂所能作的了!
神在甚麼地方造成這「傑作」呢?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這給我們看見:當主活過來時,神把我們放在祂裏面 ; 當主復活升天時,神也把我們放在祂裏面。這造成的「造」,同哥林多後書六章十七節的「新造」是一樣的。
人以爲:我作好,我就得着;神的思想是:你得着了,所以你當作好。行善是在復活升天之後,行善是因你已經是神的傑作了。你應當行善,應當祈禱,應當讀經,應當作見證。如果你想,這樣作就可叫你的生命好,那就錯了。乃是承認你已經有好生命,所以纔去作好。當信我已經成聖,所以必須去作好。有人說,都是基督作,我一點不必作,這是錯的。應當說,因爲基督已經作了,所以我當作。保羅說:「我也爲此勞苦,照着祂在我裏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一29)保羅是因着那在他裏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裏頭的力量大,所以外頭就愈發努力。神的意念是高過我們的意念的。我們不能偏――不能靠行爲得救 ; 也不能因靠恩典得救了,就甚麼都不作。
「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這個「行」,與二節「在其中行」是相對的。因爲是死的,所以照着死的去行 ; 因爲是活的,所以照着活的去行。先死,後纔犯罪 ;活了,後纔去行。你應當大膽說,我能作了,因爲我已經活了。你已經信主耶穌作你的救主麼?信,你就已經出死入生了。你現在能行了。
弟兄姊妹,要相信你已經得着了,所以你要去作。但願神祝福我們,叫我們能行祂所豫備叫我們行的。我們當更熱心祈禱,更熱心讀經,更熱心奉獻。但願神祝福我們,使我們立志行事,都能成就祂的美意。
希伯來書九章十五至十七節。
這幾節聖經,說出了基督的十字架與舊約和新約的關係。舊約的時候,人犯了罪,和現在的人一樣需要一位救主。人犯了罪,若沒有得着神的赦免,他就要擔當罪的刑罰。神不能因憐憫而赦免人的罪,神不能陷祂自己於不義。所以,神就在救贖法中,設立一個代替的方法。在舊約的時候,就用許多的犧牲來替人贖罪;人有了性畜的代死,就能得着神公義的赦免。「贖罪」,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蓋過」。舊約裏所有的贖罪,不過是用牲畜的血將人的罪蓋過而已。聖經上明明說:「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來十4)所以,時期一滿,神就差遣祂自己的兒子降世,代替罪人死;因着祂一次獻上祂自己,就成了永遠贖罪的救恩。在舊約裏,公牛和山羊的血所不能除的罪,因着祂的死,就都除去了,因祂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因爲神在許多牲畜的血中,遠見祂兒子的血和這血的效力,所以,主耶穌若不死,就不能結束舊約罪的問題。祂死了,就除去了舊約的罪,就結束了舊約,而開始了新約。
「爲此祂作了新約的中保。」(來九15)祂作新約的中保,乃是根據於祂贖了舊約的人的罪。本來人已經有永遠產業的應許,然而因爲人的罪,人不能得着這產業。現在因着祂死了,罪已經贖了,蒙召的人就可以得着永遠的產業了。所以,主耶穌因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作了中保,一方面結束舊約的罪,一方面開始新約的福。
希伯來書九章十五節是說到祂作中保,十六節是說到祂作留遺命的。「遺命」在原文就是「約」。上文是說約的律法;凡犯法的應當死,所以基督受死爲我們贖罪。現在是說到約的遺命。遺命的意思,就是留遺命的人定規他死後將他的產業一概歸與受遺命的人。所有今生來世一切的福氣都是屬祂的。祂既願意擔當了人在前約所犯的罪,也願意將這約(遺命)所應許的都賜給人。爲了贖人的罪過,祂應當死;爲了要人受遺命,祂也應當死。因爲人若活着,他所立的遺命就不生效力;必須等到他死了,遺命纔有效力。
這裏我們看見,基督的死與舊約和新約有極深的關係。如果沒有祂的死,就沒有舊約,也沒有新約。沒有祂的死,舊約就不能完全,因爲律法的要求沒有得着滿足。沒有祂的死,新約就不能發生,因爲祂遺命的福氣不能賜給蒙召的人。祂死了,就結束了舊約,設立了新約。
公牛和山羊的血既不能除罪,那麼,舊約的人如何得救呢?藉着十字架。人犯罪,惟有人可以贖罪。牲畜雖然無辜,究竟不能爲人贖罪。這樣,神爲甚麼在利未記第十七章應許以活物的血贖罪呢?這裏的確有要緊的意思。律法的事,「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西二17)。所以,舊約時代獻祭的犧牲,都是指着基督說的,神也把牠們的死都當作基督的死。在許多牲畜的血裏,神看見了祂愛子的血;在許多的牛羊裏,祂看見了「神的羔羊」;在許多的犧牲裏,祂看見基督的代死。當神接受那些祭的時候,祂就算是接受了祂兒子死的功勞,所以人的罪能得着赦免。舊約的時候每次獻祭殺牲,都是說到將來神的兒子如何一次在各各他獻上贖罪祭,成功永遠的救贖。因爲主是人,所以祂能替人贖罪;因爲主是神,所以祂能替古今所有的人贖罪。
舊約時獻祭的人,在不知不覺中,都是相信一位將來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救主。他們所有一切的祭物,都是仰望一位將來的救主。雖然那時主耶穌還未降生,但是信心不是看那能看見的,乃是看那不能看見的。信心從遠處看見一位代死的救主,就倚靠祂。到了時候,神的兒子來了,替人死了,他們過去所相信的,就變成事實了。
我們現在是處在新約的時代。新約的人如何得救呢?基督已經死了,救恩已經成就了,我們若肯相信主耶穌,意思就是用信心接受祂作救主,就得救了。有的人不明白,怎麼他還未出世,基督就代替他死了呢?眞的,這個如果用頭腦來想,是有許多的難處;但在信心裏,這是一個榮耀的眞理。我們要知道,時間是不能東縛神的。從世人的眼光看來,幾十年眞是不少。但是,神是永遠的神,從祂看來,數千年也不爲多。時間雖然能限制我們,但時間不能限制神。所以,我們相信這一位已經替我們死的主,就得救了。
聖經說主耶穌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贖罪的事成全了(來七27)。祂是神,所以他能不受時間的限制。祂一次將這事成全了,就永遠成全了。現在罪人要得救,並不要祂再來替他受死,乃是接受祂那一次死的功效就得着救恩。並且信心也是不受時間限制的,信心能引人進入永世的眞實。舊約的人如何仰望一位將來的救主而得救,我們也如何仰望一位已過的救主而得救。已過,並不是說這事已經過去了,乃是說這事已經成全了。舊約的人是向前看,我們是回頭看;舊約的人藉着信心能叫他們接受一位未來的救主,我們豈不也能藉着信心接受一位已過的救主嗎?
我們讀希伯來書第九章,若將十二至十五節的三個「永遠」連在一起,是非常有意思的。主所要成就的是永遠的救贖,所以祂藉着永遠的靈將自己獻上給神,因此就叫我們得着永遠的產業。主耶穌所成就的是永遠的救贖,所以,無論何時,人若相信祂,都能得着這救贖。我們應當知道,十字架的價值,不是隨着人的看法而定的,十字架的價值是神定的。神看十字架的救贖是永遠的。所以,我們這些不義的人,如果按着祂的話,相信祂兒子的十字架,就能得救。
希伯來書十章十二節說:「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一次」,意思就是主的贖罪祭是完全的,祂只用一次替人贖罪就彀了。同時,祂的贖罪祭也是永遠的。「永遠的贖罪祭」,意思是不只祂贖罪祭的效力是存到永遠,並且這祭也是永遠的。雖然基督已經復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然而,祂的十字架也是永遠的!雖然祂已經復活了,但是,祂的十字架還是繼續的!但願我們知道十字架是常新的,牠不是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個史實,牠在今日還是新的。
啓示錄十三章八節說:「自創世以來被殺的羔羊。」(另譯)我們的主,自創世以來,直至今日,直至永遠,都是被殺的羔羊。在他看來,十字架並不只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的一件事,乃是從創世以來,繼續延長的。當祂造人的時候,祂就豫先知道將來救贖的代價。在造人之初,好像祂就被釘十字架。數千年來,祂忍受這長期十字架的苦難。各各他山上一次的受死,不過表明神在靈中已經如何爲世人擔憂了。這是何等的奇妙!我們不曉得應當如何用話語來表明這深奥的意思。主耶穌在未離開天堂的榮耀之先,祂就知道十字架的苦難了。十字架從永世起就在神的心懷裏了。雖然祂只一次在末世顯現爲我們擔罪,然而從創世以來,祂因着愛世人的緣故,憂傷痛惜,不知已經嘗過多少的十字架的痛苦了!這是神的心!我們既然知道這個,豈不當因此而更愛神嗎?所以,雖然照人的眼光看來,舊約的人是相信一個將來的十字架,新約的人是相信一個已過的十字架,其實十字架是不受時間的限制的,牠不只對新約的人是現在的,並且對舊約的人也是現在的。願主開我們的眼睛,叫我們看見十字架是不受時間的限制的。
許多人常將十字架推到一千九百多年前,以爲牠舊了、陳了丶老了。雖然,在世界記事的歷史裏,基督的各各他已成陳迹,然而在信徒靈性的歷史裏,基督的十字架,還是新鮮的。
希伯來書十章十九至二十節說:「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着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舊約裏的帳幕分爲兩層:頭一層是聖所,第二層是至聖所,兩層之間用幔子隔開;進入至聖所的人,必須經過慢子。至聖所是神的榮耀顯現的地方,不是不常人能進入的,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帶着血爲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獨自進去獻上。現在我們因着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可以隨時進入至聖所。
進入至聖所必須經過幔子。幔子是指主耶穌的身體。當祂在十字架上釘死時,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爲兩半。幔子不裂開,人不能從牠經過。主耶穌如果不死,不捨去祂的身體,人就不能從祂經過進入至聖所。我們現在就是藉着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來到神面前。
這條通過幔子的路,是主耶穌給我們開的。這條路是「又新又活的」。「新」,在原文是「新獻的」或「新作的」。這裏我們看見十字架是常新的!大祭司不能倚靠去年的祭品或犧牲。他應當有新的祭品,新的犧牲,藉着這些牲畜的血,他纔敢丶也纔能進入至聖所。現在我們藉着主的血,經過主的身體,就能來到神面前。我們每一次來到神的面前,不必重新去獻祭。我們的祭品是常新的!主耶穌的十字架,並不因年代久遠而變得陳舊。牠當日是如何新鮮,今日,直到永世,也不改變。我們每次來到神的面前,都能看見主十字架的新鮮。當日大祭司若非有新獻祭的血,他必定死在神前,因爲去年的犧牲不能贖他今年的罪過。如果神不是看主作犧牲贖罪是常新的,我們早已滅亡了。感謝主,十字架在神的面前是常新的,神看十架好像是剛纔成全的事
這路也是「活」的,「活」或譯作「永活」。這路是「新作」的路,又是「永活」的路。基督死了又復活,爲我們成功救恩,引我們到神的面前。我們不但知道基督已經死了,祂的代死一直繼續到今天,我們也實在知道基督已經復活,祂的復活也是繼續到今天。祂的死和祂的復活,在今天還是新鮮的。我們既有這位新鮮的贖罪救主,就當接受祂,倚靠祂,來到神的面前,得着祂的赦免和祝福。
啓示錄五章六節記載約翰看見在天上的主耶穌基督,他說:「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纔」(原文)被殺過的。」約翰所看見的在天上的主,不知離各各他已經多少年了,然而,主還是像纔被殺的。「纔」也可譯作「新鮮」。在天上快到永世的時候,主還是新鮮被殺的!哦,十字架是永遠新鮮的!十字架眞是歷萬古而常新,將來天上榮耀顯現的時候,十字架的救贖還是新鮮的,那麼,我們今天豈可以牠爲陳舊的呢?
有一點應該注意的,就是基督被稱爲羔羊,在舊約裏有兩次(賽五十三7;耶十一19),在新約裏,按照原文,福音書書和使徒行傳裏有三次(約一29,36;徒八32),書信裏有一次(彼前一19),而啓示錄裏竟有二十八次之多!神特别在這卷關乎永世的書裏,稱祂兒子爲羔羊。而這羔羊是纔被殺的,可見傷痕還在!永遠的傷痕,就是保證永遠的得救。哦,被殺的羔羊,要成爲我們永遠的記念。主耶穌十字架的榮耀是永不衰殘的。
神知道祂兒子十字架的永久價值,神也將祂兒子十字架的永遠常新表明出來。祂要蒙救贖的人知道這件事。知道十字架的常新,就有能力;知道十字架的常新,就有愛心;知道十字架的常新,就有得勝;知道十字架的常新,就有忍耐。我們若眞知道十字架的新鮮,就要從十字架得着何等的啓示!何等的感動!我們若眞知道十字架不是陳舊的,我們對於我們的主,就必定有更親密的交通。
主就是要叫祂的十字架常新在我們的心靈和思念中,所以,聖經對我們說:「你們逢喫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十一26)
「每逢」有「常」的意思。主設立晚餐的緣故,就是要祂所救贖的人常在祂的死裏記念祂。祂豫先看見,許多人要以祂的十字架爲陳舊,所以祂就命令門徒時常在晚餐裏記念祂的死。祂知道引誘要來,試探要來,我們要在不知不覺之中失去十字架在我們身上的新鮮,所以,祂命令我們時常學行晚餐記念祂。當我們纔信主的時候,十字架在我們的身上是何等新鮮,可是過了一些時日,十字架好像變得很模糊了。當我們纔知道十字架得勝的時候,我們看十字架是何等新鮮,可是,因爲我們聽慣了十字架的榮耀,牠好像變得平常了。但是,主不願意我們失去十字架的新鮮,主要我們多多的記起十字架,所以他將祂的死常常擺在我們的面前。
我們切不可以爲主的十字架不過是歷史上的陳迹而已。無論何時,主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事實總應當活畫在我們眼前(加三1)。加拉太書是一封十字架的書信。當加拉太人有十字架活畫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是何等自由;當他們要因行律法而受聖靈,要靠肉身而得成全的時候,他們就失去這十字架的新鮮。一個信徒的靈性如何,要看他對於十字架的看法如何。如果他看十字架是陳舊的,那就表明他已經失去他能力的根源了。
知道十字架的新鮮有甚麼益處呢?我們知道,新鮮的事往往易於動人。事過境遷,好像就沒有甚麼感人的能力了。如果我們逐日有主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活畫在眼前,那我們要如何受牠的感動呢?約瑟本來只敢在暗中作基督的門徒,尼哥底母本來只敢在夜裏來見主耶穌,後來他們兩個因爲看見了主釘死在十字架上,受了很大的感動,所以敢不顧一切的出來要求領取主耶穌的身體,敢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主耶穌的身體。十字架能叫最膽怯的人變爲最勇敢的人。他們眼見了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如何爲人受苦,如何受人頂撞,十字架的愛心就啓示了他們,激勵了他們。所以,若常有基督的死擺在我們面前,那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受感動,十字架也要成爲我們的能力。
「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羅六1)我們應當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眞是時常看見主的十字架,看見祂頭上的荆冕,看見祂手足的傷痕,看見祂的慈愛和血同流,看見祂的苦痛難過,那我們豈不深受感動,我們豈能忍心再行祂所不喜悅的事,使祂的憂傷加深呢!許多人就是因爲沒有十字架常新的異象擺在他們面前,所以他們對主的愛就那麼漠然,無動於衷。
如果主耶穌替我們受死的十字架是常新的,那麼我們與祂同釘十字架也就是歷久不舊的。我們逐日對於十字架都有新鮮的異象,也就要加增許多與主同死的新經歷。就是因爲我們看不見一個常新的十字架,所以纔有許多在罪上復活的經歷。如果我們眞的看見十字架的常新,時時刻刻都無改變,那我們自己對罪的死,也必是經久不變的。
許多的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跌倒。神所以不因此而棄絕我們,乃是因「祂兒子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一7)。祂兒子的血不只一次洗淨我們,並且繼續不斷的洗淨我們。如果我們不幸跌倒,我們到祂面前一認罪,祂就救免我們,祂兒子的血就洗淨我們的罪。這是十字架永久的工作。神爲我們豫備了這樣的救恩,是何等美好呢!
我們知道了永遠得救這一個事實,就要大發讚美。可惜有許多人還不知道他是永遠得救的。我們不得救則己,一得救就得救到永遠。我們一次眞接受主耶穌的贖罪祭,一次倚靠祂十字架的功勞,祂的十字架就永遠爲我們說話。「燔祭要放在壇的柴上,從晚上到天亮,壇上的火,要常常燒着。」(利六9)燔祭豫表基督,祭壇豫表十字架。燔祭是從晚上燒到天亮,這就是說,主耶穌救贖的功勞,在這世代中,是繼續不斷爲我們請求!以色列人在帳幕裏,或者還會發怨言,但是,祭壇上的燔祭還是不止息的爲他們獻上。我們一次接受十字架,十字架就永遠是我們的拯救。這是永遠的得救。
十字架在天上,是不因時日而變爲陳舊的,所以,我們所得着的救恩,也必不因時日而成爲陳迹。永世雖長,並不能使十字架的榮光減色。在永遠裏我們要看見神一一爲我們顯出十字架的榮耀。主阿!願称使我們認識祢十字架永久的新鮮!天使是因着甚麼而讚美主呢?「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啓五12)天使是讚美曾被殺的羔羊。到那日,我們在天上,也要因着主的十字架而永遠讚美主。十字架是今日救贖的中心,十字架是榮耀裏讚美的原因。
弟兄姊妹阿,十字架是何等新鮮!但願我們不間斷的受牠的感動,但願我們一生溶化在其中,但願十字架沒有一天在我們身上失去能力,但願十字架天天在我們裏面作更深的工作。求神開啟我們,叫我們看見祂在祂兒子的十字架裏所蘊藏的奧妙。但願我們也說:「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加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