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裏事奉神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靈和實際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神是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靈和實際拜祂。」(約四23、24)
「我在祂兒子福音上,用靈所事奉的神,可以見證我怎樣不住的提到你們;」(羅一9)
「思念肉體的,就是死;思念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
神的兒女中,有許多人對於事奉神是很有心的,可惜,他們還沒有摸着事奉的路。以道理來說,他們沒有多少錯;以行爲來說,他們也沒有多少錯;但是以事奉神的路來說,他們是錯了。這卻怎麼說呢?問題是在那裏呢?問題就在他們事奉是從頭腦裏出來的呢,還是從裏面出來的?在事奉神的事情上,一切都該從裏面的感覺出來。裏面的感覺不是指屬魂的感覺,乃是指屬靈的感覺。你禱告也罷,讀經也罷,講道也罷,追求也罷,都得從裏面的感覺出來纔是。就是認識一個人,也得憑着裏面的感覺來認識。如果你的生活和你的工作,不過是從思想裏出來的,這對於屬靈方面的路是不通的。一般的事情上,你用你的思想還行,但是事奉神的事情上,就必須從靈裏出來。
事奉源於靈
我們事奉神,不能根據思想,必須根據裏面的感覺;不只事情要對,作事的源頭也必須對。像講道、禱告、讀聖經都是對的事。但如果是在自己的思想裏來講道,在自己的思想裏來禱告,來讀聖經,你作的事情是對的,作事的源頭卻錯了,走的路卻錯了。弟兄姊妹,我們禱告應該憑着裏面的感覺來禱告,我們讀聖經應該憑着裏面的感覺來讀聖經,我們傳福音應該憑着裏面的感覺來傳福音,我們講道應該憑着裏面的感覺來講道。神的兒女最寶貴的一件事,就是他的生活和他的工作,都是憑着他裏面的感覺的。可能他有不少的缺點,但是只要他的源頭是對的,他的路是對的,至終他能被修理,被帶領到蒙神悅納的地步。所以在事奉的事上,我們第一要注意的,不是事情的問題,而是源頭的問題;不是作甚麼的問題,而是憑甚麼來作的問題。一切事奉神的事,都該是從靈裏出來的。
我們讀書,用頭腦是可以的。但是要摸着神,要與神接觸,如果用頭腦,那就用錯了機關。與神接觸是要用靈的。比方,這裏有電,你如果用木棒去接觸,是不會傳電的;如果用銅絲去接觸,就馬上傳電。你的禱告、讀經、傳福音、講道,如果是像用木棒去接觸電,那就不行,因爲你用錯了東西。在屬靈的事情上,要仰望神,要看神在我們的靈裏到底給我們怎樣的感覺,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如果在屬靈的事情上,一碰着問題,就在頭腦裏轉,所有的斷案不過是從我們的思想裏出來,那在神面前就沒有屬靈的價值。弟兄姊妹,這裏有兩條路,一條路是思想,一條路是裏面的感覺。走思想這條路,不能叫人碰着神;只有走裏面的感覺這條路,纔能叫人碰着神。就如我們在弟兄姊妹中間要起來講一點話,我們必須注意一件事,就是切忌以頭腦作出發點。我們在站起來之先,要求神用祂兒子的血洗淨我們一切的汚穢,求祂用膏膏我們,我們裏面感覺說甚麼就說甚麼,就是話不流利,就是有點零零落落,還是會使人得益處的。如果不過是從思想裏出來的,那麼就是一句一句有條有理的說下去,也是不行的。
弟兄姊妹,屬靈的事是要憑裏面的感覺來作的。當你跪在牀前禱告的時候,覺得裏面有話,你就禱告出來,這樣,越禱告就越覺得摸着神。但是當你禱告得正好的時候,你的頭腦忽然一轉,你就禱告不下去了,你就沒有話了。當你以靈以眞禱告的時候,就像用銅絲去觸電一樣,是傳電的;但是當你用頭腦去禱告的時候,就像拿木棒去觸電一樣,一點不行。屬靈的人,就是用靈去摸屬靈的事,用靈去接觸神的人。一個在神面前墮落的人,行事爲人不過是憑他自己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想就怎麼作。
所以,遇到了事情,就要看你這個人在那裏――是在思想裏呢,還是在靈的感覺裏?如果你想:這樣作與自己有益處,你就作;那樣作與自己沒有益處,你就不作,這在人看來,好像很聰明,但是,我要說,這事作也罷,不作也罷,你總要注意你的源頭有沒有問題。你的思想如果像風那樣飛轉,像無羈之馬那樣狂奔,那就不行。你要求神先勒住你的思想,看你的靈裏是怎麼說。你的靈裏如果感覺是對,雖然好像講不通也不要緊;靈裏如果感覺不對,就是好像講得通也是不行的。
比方有兩個弟兄有爭執,他們一同到另一個弟兄的面前請他說誰是誰非。那一個弟兄如果是活在思想裏的人,他就只注意他們的理由對不對,他也很容易把自己的情感――愛與憎――加進去,他聽完了這一件事,末了就說那一個對,那一個不對。這是一個講理由的斷案。弟兄姊妹,只要是在思想裏作基督徒的人,他總是講理由的;――其實他的理由也不一定正確。他們是因着講理由而發生爭執,他也是憑着理由而下斷案,這樣,就只能叫講理由的更講理由,叫不服的更不服。如果那弟兄求神把他從思想裏轉到靈裏去,叫他只在靈裏來感覺,那他就會幫助他們從講理由裏頭出來。我們知道是思想把理由帶進來的,理由最會打動人的情感、人的血氣。若摸着你的思想,就摸着你的情感;摸着情感,就會引動血氣;這樣,不只不能幫助弟兄,有時反而會破壞了弟兄。這方面,我們該有好的學習纔是。我們總得求神憐憫,把我們救到靈裏去,叫我們在靈裏感覺應該作甚麼,說甚麼,那我們纔能幫助人,能解決人的難處。
十字架和寶血
末了,我們要提起兩點:第一,就是凡要學習這樣活在神面前的人,都得學習認識十字架的對付。十字架要對付的,就是我們天然的生命,天然的思想和情感。天然的思想和情感沒有受對付,我們就難得活在靈裏。事情臨到你,你如果用思想去對付,用情感去對付,你頭一句話也許就是「豈有此理」,你不過是一個講理由的人。凡是講理由的人,必定是活在思想裏的人。凡是活在思想裏的人,也是活在情感衝動裏的人。活在靈裏的人,乃是不敢憑着自己的意見講理由,不敢憑着自己的情感說話的人。受神的靈支配的,纔是有十字架對付的人。
第二,就是寶血的洗淨。要學習活在靈的感覺裏,你必須常常仰望寶血的潔淨;你有多少寶血的潔淨,就有多少的明亮。沒有寶血的潔淨,你必定是暗淡無光的。總要讓寶血潔淨你,你纔能明亮。
這兩點――十字架的對付和寶血的潔淨――是所有盼望事奉神的人所應該學習的。有些基督徒所以沒有活在靈裏,大部分的原因是在於他們的思想和情感沒有受對付,他們的汚穢沒有讓寶血來潔淨,所以他們作基督徒就糊糊塗塗,沒有讓神把他們轉到靈的感覺裏去。我們要注意十字架的對付和寶血的潔淨,然後我們纔會看見,多少時候我們是活在思想裏,還沒有回到靈的感覺裏。
也許有人要說:「我沒有裏面的感覺。」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有人說他裏面沒有感覺,那恐怕他還沒有重生。他如果已經重生的話,神的靈必定叫他的靈活過來,那他必定會有裏面的感覺。或者他是重生了,可是他裏面有了毛病,有病的人也會失去感覺,這樣,他就需要接受十字架的對付和寶血的潔淨。
活在靈裏的人,乃是蒙神悅納的人。但願神賜恩給我們,帶領我們,使我們作一個活在靈的感覺裏的人,使我們作一個在靈裏事奉祂的人。
在事奉中的學習
「但我們既然在捆我們的律法上死了,現今就脫離了律法,叫我們服事主,要按着靈的新樣,不按着儀文的舊樣。」(羅七6)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動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
出埃及記四十章十七至三十三節
我們在教會中學習事奉神,在事務方面忠心是該的,可是還得注意加增屬靈的分量。我們把各項事務作好,目的是把屬靈的東西送出去。如果單有事務這一面而屬靈方面不彀的話,我們就是離開了事奉神的本題了。神把屬靈的責任託在我們身上,我們如果只注意事務而忽略生命,就是一個大的虧損。如果在生命方面缺少了,我們的事奉就不過是一些活動而已,不能應付神兒女的需要。能應付神兒女需要的乃是供應生命。所以我們應該在生命方面有眞實的長進,然後纔能藉着事務把生命供應給弟兄姊妹。
我們不學習事奉神則已,要學習事奉神,就得在屬靈方面有學習。我們要事奉神,就不能單作而不學。神是要我們有學習,有長進,我們必須一個禮拜過一個禮拜有長進,必須一次過一次有長進。多少時候,神寧可讓我們失敗,爲要叫我們有所學習。我們如果感覺成功了,神就要打擊我們的成功。所以要提醒自己,不要只在事務方面注意作,而在作的過程裏忽略了屬靈的學習。我們要一邊作,一邊學,學得愈深愈好,學得愈透愈好。我們不該注意我們的成功,我們該注意我們的學習。
在舊約裏,一個祭司要到聖所裏事奉,必須先經過祭壇,他要在那裏爲着自己的罪獻祭。再經過洗濯盆,他要在那裏用水洗去他的汚穢,然後纔能進入聖所。聖所裏一切的東西都是明亮的精金做的,人用手一摸,立刻就顯出手印。人不來到聖所事奉則已,一來到聖所事奉,他的本相立刻顯出來。在聖所裏,沒有人可以照自己的意思作事,他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照着神所吩咐的,差一點都不行。照樣,我們要來事奉神,就要看見需要血洗淨罪,需要洗濯盆洗淨汚穢,並且需要除去自己。一個有這樣感覺的人,纔是眞正事奉神的人。如果沒有這樣的感覺,那若不是他這個人不對,就是他所作的事不是神要他作的。一個真事奉主的人,在摸着事奉的時候,是滿有感覺的。當我們和人一起喫飯的時候,也許不一定有這種感覺,但和人一同事奉神的時候,就有感覺了。當我們抄寫普通筆記的時候,也許還沒有甚麼感覺,但是當我們抄寫屬靈信息的時候,就感覺說:「主阿,像我這樣的人,不配來作祢的工。主,求祢用血潔淨我。」
如果一個人摸到事奉是輕浮而沒有感覺的,他就不是一個事奉神的人。弟兄姊妹,如果你今天作的是神所要你作的,你就會覺得說:「哎,我還有該放下的沒有放下,我還帶着血氣,我裏面還不彀順服神,我與弟兄姊妹還有不和諧的地方。」你在事奉中,對人說話急躁,卻沒有感覺,你的事奉就太沒有屬靈的分量了。祭司一進會幕,一到聖所,就不能不看見自己有罪、有汚穢,就不能不認識自己的眞相,因爲那裏是聖的。人一進入聖所,他的自己就要顯出來。照樣,我們在那裏事奉神,就在那裏顯出我們的本相。你若眞要認識自己,就要在事奉神的事情上來認識。愈在事奉神的事情上有感覺的人,愈證明他是一個事奉神的人,他所作的事也是事奉神的事。一個人如果沒有感覺,就證明他不是一個事奉神的人,他所作的事也不是事奉神的事。一個事奉神的祭司,他的罪惡要在祭壇那裏顯出來,他的污穢要在洗濯盆那裏顯出來,他這個人的自己要在聖所那裏顯出來。你在事奉神的時候,看見了你的罪,就需要血的潔淨;看見你沾染了汚穢,就需要水的洗淨;看見你的自己不能摸聖的,就需要除去自己。弟兄姊妹,千萬不要以爲屬靈的分量就是興奮、熱鬧。不,屬靈的分量乃是指着我們在事奉的時候,有聖潔顯出來,因爲在那裏有神的同在。好多弟兄姊妹可以作見證,他在教會中事奉的時候,也像祭司到了聖所一樣,也會有所除去,藉着血除去罪,藉着聖靈的更新除去污穢,藉着聖所的「聖」除去他的自己。我們每一次事奉神都該如此。如果我們不覺得罪,不覺得污穢,不覺得自己的成分,就恐怕離開神太遠了。
一個地方如果是神的聖會,弟兄姊妹至少會看見罪,會看見污穢,會看見自己。這樣的感覺證明神在這裏,這是聖的地方,人在這裏,會感覺罪、污穢和自己。這樣的感覺會逼你到神面前去呼求神,這樣,你就有長進了。我們一次過一次對於自己的光景有所看見,我們的生命就一次過一次有長進。我們在事奉神的事情上,要一次過一次碰着「聖」,我們在神面前纔有學習,纔有長進,纔有用處,神纔眞的在我們身上有出路。我再說,我們的事奉不能單有事務而沒有屬靈的分量。但願神在這一點上憐憫我們。
學着作
「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着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阿,祢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 『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称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二十五19至23)
我們在屬靈的事上要認識一件事,就是「時間」是爲着「永世」的。我們在時間裏的事奉是爲着永世作準備的。神把我們放在時間裏,爲的是要訓練我們在永世裏有用處。時間好像學校,是我們受屬靈的訓練和教育的地方,使我們在永世裏能眞正合乎神的用處。所以在時間裏的事奉乃是爲着永遠的事奉作準備的。
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告訴我們,當主回來的時候,祂對那些忠心的僕人說:「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的事派你管理。」今天如果學得好,主來的時候,祂要託你作更大更多的事情。今天是學的時候,主來的時候纔是正式事奉的時候。或者有的弟兄姊妹想,那不過是在國度裏,不是在永遠裏。但是啓示錄第二十二章告訴我們,在永遠裏還是要事奉神。今天主把我們安排在神的衆兒女中間,目的是要我們和神的衆兒女一同學習事奉。我再說,我們今天在時間裏的事奉是爲着永遠的事奉作準備的。
學習與神調和
從我們得救那一天起,主就把祂的生命放在我們裏頭,並且藉着具體的事情逐漸訓練我們,要我們越過越學習來與神合作,與神調和。神要把祂自己的性情調在人裏頭,叫人在祂手裏有用處。神在你裏頭的成分有多少,你在神面前的用處就有多少。神的成分加增一點,你的用處也多一點。神的成分不僅是在讀經、禱告的時候增加的,神也藉着你所作的事把祂調在你裏頭。沒有一樣屬靈的用處不是從神的生命調在我們裏頭而有的。我們在神面前的用處沒有別的,就是讓神的性情調在我們裏頭,那就是我們屬靈的用處。神把祂自己調在你裏頭,那個生命一出來,就是你的用處。
所以我們要看見,神在時間裏要把祂的成分一天過一天的加在我們裏頭。你這個人自己的成分太厚,神在你裏頭透不出來;過了若干時候,神從你裏頭透出一點來;再過若干時候,神又從你裏頭透出一點來;又過若干時候,神從你這個人身上幾乎完全透出來了。神要經過時間,把祂自己調在我們裏頭,這就是我們的用處。在時間裏,是我們學習的時候,還不是正式事奉的時候。今天乃是我們學習,實習事奉的時候。神把許多靈魂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有學習;神把許多弟兄姊妹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有學習。我們在主的面前是一直學的,所以我們沒有自己的看法,也沒有自己的作法;雖然我們的事奉不是漫無目標的,但是我們是和神的衆兒女一同來學着作的。難處是有的人要作而不要學,有的人要學而不要作。我們是要把這兩個調在一起;我們要藉着學來作,藉着作來學。
學習從自己裏出來
那麼,屬靈的學習要注意甚麼呢?福音書裏,有一個彼得,他跟從主有三年之久。彼得跟從主是作還是學呢?他是作着來學的。學甚麼呢?主帶着被得所學的,就是神的性情如何達到人的裏頭去。彼得所學的,是如何從他自己的思想裏出來,而進到主的思想裏去。雖然福音書裏沒有這樣的話,但是卻有這樣的畫。現在我們來看一點彼得的故事: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告訴我們,主耶穌「指示門徒,祂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的時候,彼得就拉着祂,勸祂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祢身上。」主怎麼說?主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因爲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主接着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己」是怎樣的東西呢?「己」藏在甚麼地方呢?從這一段聖經來看,「己」就藏在人的意思裏。也許有的人說,彼得好得很,他眞是愛主;但是主說,這是撒但,這是體貼人的意思。主給我們看見,「己」是藏在人的意思裏的,而撒但又常是利用人的「己」的,所以要對付撒但,就得否認己。主帶領彼得有對付,就是在事奉主的事情上,他總得從人的意思裏出來,進入神的意思。神的意思是要主耶穌到耶路撒冷去受死,彼得那樣的愛主就是體貼人的意思。哦,弟兄姊妹,不要以爲只要有一點愛主的心就彀了,只要有一點事奉主的心就彀了,有的時候,連人的愛主還是出乎人的意思的。有許多的事奉,在主看來,是算不得數的,甚至是可責備的。所以,總要體貼神的意思,不要體貼人的意思。這是主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你如果能從人的意思裏出來,進到神的意思裏去,你纔可以說是有學習的。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記載主登山變像的事,彼得自己的思想又來了,他說:「主阿,我們在這裏眞好!祢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一座爲祢,一座爲摩西,一座爲以利亞。」誰告訴他搭三座棚呢?彼得自己的意思又出來了。他剛剛這樣說的時候,神立即說話了:「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意思就是說,只有主耶穌是神的愛子。神那裏有意思要人高舉摩西和以利亞像高舉祂的愛子一樣呢?神說,「你們要聽祂」,這就是說,今後不是聽律法,那是摩西;今後也不是聽先知,那是以利亞;今後要聽祂!
我們看福音書裏的彼得,說對了幾句話呢?有的。彼得會說:「祢是基督,是永活神的兒子。」但是,主說:「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彼得這一句話是記載在馬太福音十六章十六節;底下到第二十二節,他馬上就說「萬不可如此」,可見憑着彼得自己是說不出對的話。彼得在前面說對了一句話,這話乃是出乎神的。人的主意不論怎麼多,看法不論怎麼多,在屬靈的事上是毫無用處的。
彼得在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又受了一次對付。當主被賣的那一夜,主說:「今夜你們爲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爲經上記着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彼得卻說:「衆人雖然爲祢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彼得的己又出來了。他憑着自己的眼光看自己,覺得自己很剛强,覺得自己與衆不同。但是經使女一問,他立刻失敗了。這是神要藉着環境來願露他的「己」,來對付他的「己」。
我們讀到使徒行傳第一章,就看見彼得和福音書的時候大不同了,可以說他是從自己的意思裏出來了。他懂得聖經,也懂得豫言,知道體貼神的意思。雖然以後還有過失敗,但是他已經學得差不多了。
所以,弟兄姊妹,學習事奉神,總得學習從自己的意思裏出來。不然的話,你在神面前就沒有多大的用處。我們要記得,一切的事奉都是在乎神進到你裏頭去,再從你裏頭出來。在你身上,神進來了,神再出去,你纔有事奉。你若不是一個讓神進來再讓神出去的人,那你只能叫人碰着你的頭腦,不能叫人碰着神。我們如果活在自己的意思裏是那樣的厲害,就沒有法子叫人碰着神。要人碰着神,我們就得學習從自己的意思裏出來。有的弟兄姊妹,連禱告都得學習從自己的意思裏出來。我們從自己的意思裏出來,進到神的意思裏去,總能彀有眞的學習,有眞的事奉。這樣,不只在時間裏能與主同行,在國度裏能與主同王,並且在永世裏能有更好的事奉。但願主憐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