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籃 – 禱告 : 禱告的竅

禱告的竅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8)

「耶路撒冷阿我在你城上設立守望的他們夜必不靜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也不要使祂歇息直等祂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賽六十二6、7)

基督徒屬靈的生活中,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禱告。每一個眞實的基督徒,都知道禱告的重要,也常常禱告。但是,有的人禱告來禱告去,總是禱告不通,好像找不着禱告的門路似的。這沒有别的,就是因爲沒有摸着禱告的竅。

我們無論作甚麼事,作甚麼工,都應當先知道竅在那裏,祕訣是甚麼。比方:要開門進到房子裏去,門上有鎖鎖着,如果沒有鑰匙,就沒有法子開門。又比方:兩個人檯一張桌子要通過一道門,有的人很順利的檯過去了,有的人東撞西撞,就是檯不過去。桌子的大小是一樣的,門的寬窄也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找到了竅,有的人沒有找到竅。找到了竅,就事半功倍;找不到竅,就徒勞無功。禱告也是如此。馬太福音第七章裏說:「尋找的,就尋見。」尋找,是要花工夫的。人若粗枝大葉,隨隨便便的尋找甚麼,是不容易尋見的。我們的禱告如果得不着神的答應,就必須耐心,仔仔細細把那個竅找出來。已往的聖徒禱告能得着答應,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知道禱告的竅。像那個辦孤兒院的莫勒先生,你讀他的傳記就看見他眞是會禱告,他一生不知有多少的禱告都得着了答應,他懂得禱告的竅。今天,有許多基督徒很熱心的禱告,哇啦哇啦說了許多,但是沒有得着神的答應。禱告的時候,話語是需要的,但是話語必須中肯,好像說到神的心坎上,把神抓牢了,以致神非答應那個禱告不可。話語中肯,就是摸着了竅,就是恰恰合乎神的旨意,神因此不能不答應。我們要看幾個聖經裏的例子,來學習摸着禱告的竅。

亞伯拉罕爲所多瑪的禱告(創十八章)

當神將祂要作的事――審判所多瑪和峨摩拉的罪惡――向亞伯拉罕透露之後,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他開口禱告了。他不是口口聲聲說,神阿,憐憫憐憫所多瑪和蛾摩拉;他不是苦苦祈求說,神阿,千萬不要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他抓牢了神是公義的神(二十五節),這是他禱告的竅。他謙謙卑卑、誠誠懇懇的,一步一步求問神。他一直問,他的問就是求,他站在神的公義一邊來求。他問到「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裏見有十個呢?」底下他就不再問,不再求了。「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沒有再求下去,他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有的人想,亞伯拉罕應當再求下去,不應當求到只有十個人就止住。但是聖經給我們看見,亞伯拉罕認識神,有禱告的竅,他已經聽見了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罪惡甚重,聲聞於我」,一個城如果十個義人都沒有,這個城像甚麼城!神是「喜愛公義,恨惡罪惡」(來一9)的,祂不能庇護罪惡,祂不能不審判罪惡,所多瑪和蛾摩拉之所以被毀滅,是罪惡太重的結局,是神公義的彰顯。當神這樣審判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時候,祂沒有冤枉一個義人,祂「搭救了那常爲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彼後二7)。亞伯拉罕中肯的禱告得着了答應――神沒有不公義,神沒有「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我們在此要敬拜神,讚美神。

約書亞爲艾城的失敗求問神(書七章)

以色列人攻打艾城,「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了。艾城的人擊殺了他們三十六人;從城門前追趕他們,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殺敗他們;衆民的心就消化如水。」以色列人大勝耶利哥城之後,竟然在艾城如此大敗,原因何在呢?約書亞不能不俯伏在神面前,一直求問、等候,仰望神給他找出失敗的原因。約書亞固然爲以色列民面臨的危險擔憂,但是他更擔憂的是「那時祢爲祢的大名要怎樣行呢?」這是他禱告的竅,他尊重神的名,他顧慮到神爲神的名要怎樣行!約書亞求問到這裏,神說話了:「以色列人犯了罪⋯⋯因此以色列人在仇敵面前站立不住⋯⋯你們若不把當滅的物從你們中間除掉,我就不再與你們同在了。」神要顧到祂自己的名,神就不能容忍罪惡。神垂聽了約書亞的禱告,所以神要約書亞究察罪惡,除掉罪惡。約書亞清楚了失敗的原因之後,清早起來就對付這件事,結果查出是亞干因貪心犯了罪。以色列人把這件罪惡對付了,纔在敵人面前轉敗爲勝。容留罪惡,隱藏罪惡,只會使神的名受毁誘,只會使撒但有機會攻擊神的兒女。約書亞不是糊塗熱心的禱告說,神阿,求祢救救我們,使我們再打勝仗。約書亞是爲神的名擔憂,好像提醒神要顧到祂自己的名。這樣中肯的禱告,得着了神的答應。

大衛爲一連三年的饑荒求問神(撒下二十一1〜9)

「大衞年間有饑荒,一連三年,大衛就求問耶和華。」大衛不是一開口就說,神阿,饑荒已經三年了,求祢憐憫我們,使這災難過去,給我們一個豐年罷。大衛沒有這樣禱告,他是求問神,到底原因何在?神告訴他說:「這餓荒是因掃羅和他流人血之家,殺死基遍人。」神不能容讓背約棄信的罪。大衛對付了這罪以後,聖經就記載說:「正是收割的日子,就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大衛的禱告是摸着了竅的,是中肯的,所以就得着了神的答應。

主耶穌的禱告(約十二27、28;太二十六39〜46)

主耶穌的禱告是完全的,是摸着竅的。約翰福音第十二章告訴我們,那一次主耶穌拒絕了那幾個希利尼人的求見之後,說:「我現在心裏憂愁,我說甚麼纔好呢?」祂是在那裏心問口,口問心的看說甚麼纔好。能不能求父「救我脫離這時候」呢?祂知道不能因爲「我原是爲這時候來的。」既然如此,「父阿,願祢榮耀祢的名!」這個禱告立即得着了父的回聲;「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哦,神的兒子在地上站在人子的地位禱告的時候尚且如此,我們怎敢冒失開口,心急發言呢?我們必須好好的學習摸禱告的竅。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那一夜,他心裏憂傷,幾乎要死,祂怎樣禱告呢?祂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祂不是怕死,祂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意思;但是,祂不要憑着自己去死,祂不要照着自己的意思行,祂要照着父的意思行。祂第二次又禱告說:「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祢的旨意成全。」祂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父的旨意再清楚沒有了,所以他說:「時候到了……起來……走罷。」我們的主在地上站在人的地位上,是這樣放下自己來尋求神的旨意,我們怎敢糊裏糊塗的禱告幾句,就肯定是或不是神的旨意呢?

迦南婦人的禱告(太十五22〜28;可七24〜30)

那一個迦南婦人有苦情,有需要,她喊着說:「主阿,大衞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她的禱告迫切不迫切呢?迫切得很。但是主「卻一言不答」。門徒同情她,爲她代求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罷。」主怎麼回答呢?主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這一句話卻開了這個迦南婦人的竅,叫她知道,大衞的子孫只和以色列家發生關係,與外邦人是無關的。所以她就來拜祂說:「主阿,幫助我!」她稱呼祂爲主,不再稱呼祂作大衛的子孫了。「大衛的子孫」是專爲以色列人的,迦南婦人開始懂得她不應當站在錯誤的地位上來求主。她這樣一求,主回答她了:「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喫。」主的回答,表面看來好像是澆冷水,拒絕她,使她難堪,其實主是要她認識她的地位,是要她認識甚麼是恩典。她摸着了禱告的竅,認識了自己的地位,認識了主,也認識了主的恩典,所以她就說:「主阿,不錯;」又立即接下去說:「但是狗也喫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結果,主耶穌稱許她說:「婦人,妳的信心是大的。」她摸着了禱告的竅,就自然有了信心。馬可福音第七章記載主說:「因這句話,妳回去罷,鬼已經離開妳的女兒了。」「因這句話」,她的呼求得着了答應,她這句話摸着了禱告的竅。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多少時候,我們禱告好像石沉大海,好像鑰匙一直插不進鎖裏去,而我們卻不尋求原因,不注意爲甚麼神一直沒有垂聽。弟兄姊妹,這樣糊塗的禱告,怎能盼望得着神的答應呢?我們必須常常學習摸禱告的竅,纔能盼望神常常聽我們的禱告。

要摸着竅

我們看了這些例子,就要記得:禱告的時候,不要受環境支配,不要受心思和情感支配,而是要注意裏面的聲音。你裏面隱隱約約有一個聲音要你禱告的,你的深處有一種感覺要你禱告的,你就把牠禱告出來。環境只應當把你逼到神面前去求問,環境不應當作你的主人,你不應當讓環境來阻礙你禱告。心思只應當把你裏面的感覺組織好了,再用言語發表出來,心思不應當作你禱告的發源地。禱告乃是裏面的感覺通過心思而發表出來。合乎神的旨意的禱告,乃是人對於神的旨意表同情,不是勉强神來遷就人的情感。人的情感如果沒有受對付,就無法這樣禱告。人一受情感支配,很容易憑自己主觀的願望來禱告,不容易受裏面的引導來禱告。我們禱告的時候要摸着竅。如果禱告不通,禱告不透,禱告不靈,就要求主光照,尋出原因。求問的時候,求問到一點,好像吐了一口氣,裏面輕鬆了,裏面隱隱約約說「這就是」,那你就找着禱告的竅了。順着這個竅禱告下去,禱告必得着神的答應。

以賽亞書六十二章六節說:「耶路撒冷阿,我在,你城上設立守望的,他們畫夜必不靜默……」這裏的守望者,就是禱告的人。禱告的人是要儆醒不倦,纔能有所發現,隨即發出呼聲。禱告的人是要常常在那裏提醒神。這工作不只是要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作,乃是需要一班人作。「他們晝夜必不靜默」,要有一班一班的人一同儆醒,一同發現,不止息的在那裏禱告神。並且這種禱告,不是一下就算了,乃是要禱告到「直等祂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爲可讚美的。」禱告到基督的身體被建立。神需要我們來禱告,神要我們有禱告的靈,禱告的空氣,禱告的竅。弟兄姊妹,起來學習禱告,尋找禱告的竅來應付神今天的需要。

憑着神的心願禱告

「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甚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壹五14)

「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的言語我趁夜更未換將眼為要思想祢的話語(詩一一九147、148)

但以理書十章一至二十一節

但以理書第十章說到但以理禱告的事,有一點是我們該注意的:一個眞實禱告的人,不只常進到神面前,並且常進到神的心願裏,常進到神的思想裏。這是禱告極重要的原則。

有一種禱告是以我們的需要爲出發點。這種禱告,有時候雖然神也垂聽,但不能叫神得着甚麼。詩篇一百零六篇十五節說:「祂將他們所求的賜給他們,卻使他們的靈輭弱。」這是說,以色列人在曠野爲着滿足自己的欲望向神禱告,神給了他們所求的,卻叫他們的靈在神面前輭弱了。弟兄姊妹,有些時候,神垂聽你的禱告,是滿足你的需要,並沒有滿足神的心意,那種禱告沒有多大的價値。

還有一類的禱告,是以神的需要爲出發點,是從神而來,是神發起的。這一類的禱告最有價値。這樣禱告的人,不只要常常進到神面前,並且要進到神的心願裏,要進到神的思想裏。因着這樣活在神面前,就能知道神的心願和思想,這些心願和思想自然成爲他在神面前的願望而禱告出來。

我們必須學習這一類的禱告。我們雖然幼稚,雖然輭弱,還得進到神面前,讓神的靈把我們的心願帶到神的心願裏,把我們的思想帶到神的思想裏,使我們能一點一點的進入神的心願和思想。這樣,我們就開始懂得神怎樣走路,神在人身上有甚麼要求。弟兄姊妹,你多進入神的心願和思想裏,神的心意在你裏面就漸漸成了你的禱告。因爲但以理進入神的思想裏,摸着了神的心願,神的旨意就在他的心裏成了他的願望。神的願望翻印到但以理裏面,就成了但以理的願望。但以理把這個願望禱告出來,呼喊出來,歎息出來,就是神的心願。我們要有摸着神心意的禱告,不需要太多的話,乃是要讓神的靈帶我們到神的心意裏。這個需要花工夫去學習。當初學的時候,不必太多的話語,太多的思慮。你的心和靈應當平靜、安寧。你就那麼活在神面前,在靈裏和神碰一碰,讓神摸一摸。不單去碰神,也讓神摸你。這樣,你的心願就漸漸進到神的心願裏,你的思想進到神的思想裏,由此發出向神的禱告。

當神的心願和思想翻印到你的裏頭,作了你的心願和思想,如此禱告纔有價值,纔有分量。弟兄姊妹,記得主耶穌說,你們禱告要這樣:願人都尊祢的名爲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不只是三句話背過就行了,必須讓神的靈把你的心思帶到神面前,讓神的心願和思想翻印到你裏頭,成爲你的心願和思想。

同一件事,可能有兩種不同的禱告。一種是從你自己的願望發出,是根據你自己的想法和盼望禱告。或許神也聽你,但這種禱告的價值很低。如果把這件事帶到神面前,讓神的靈把你的心願帶進神的心願裏,把你的思想帶進神的思想裏,神的靈將祂的心願和思想翻印到你的裏頭,你就會有一個很沉重的心願。例如神爲着人的滅亡憂愁、難過,這個若翻印到你裏面,你就有同樣的願望,從裏面歎息禱告。又如神爲着祂的兒女失敗而傷心、焦急,這個翻印到你裏面,你也有這個願望,不願意神的兒女落在罪惡和黑暗裏,就從裏面發出禱告、代求、認罪,並求神赦免、潔淨祂的兒女。按着自己的意思發出來的禱告,與按着神的心願發出來的禱告是不同的。弟兄姊妹,你進到神面前去,神的心願翻印到你裏頭,成爲你的呼吸,你的歡息,憑着這一個發出來的禱告纔有價值,纔有分量。

神在地上有許多的事要作,我們不能憑着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思想去禱告。我們應當進到神面前親近祂、仰望祂、讓祂把要作的事翻印到我們裏頭,由我們禱告出來。當你進到神面前,神也許把廣傳福音的願望翻印到你裏頭,這個願望成了你裏頭的負擔,就從這個負擔裏發出禱告來。當你親近神的時候,也許神把另一個願望翻印到你裏頭,你就把神這個願望變成自己的願望禱告出來。但以理進到神面前摸着一個東西,他把那個東西禱告出來,歎息出來,這是寶貴的,是有分量的,是能把神的名分别爲聖的,是能帶進神的國度的,是能叫神的旨意通行的。

另一點要注意的,這樣的禱告能震動陰府,影響撒但,所以撒但必要欄阻這樣的禱告。所有從神來的禱告,沒有不碰着黑暗權勢的。屬靈的爭戰就在這裏。也許你的身體、你的家庭會遭遇撒但的攻擊,叫你不能繼續禱告下去。撒但也可能在空中欄阻,叫禱告得不着結果,遲遲得不着答應。撒但把但以理禱告的答應阻延了二十一天。但以理繼續屈膝等候,直等到神的答應來到。弟兄姊妹,你的禱告還沒有得着答應嗎?也許還在那二十一天之內呢!也許寶座上的答應已經下來,可是遇見了欄阻,還停在半空,需要有人更多在神面前忍耐、屈膝。

弟兄姊妹,你進到神面前要安靜,放下自己的思想,進入神的思想,就能看見何等需要禱告。神等着你禱告的事不知道有多少,你要看見遍地都需要禱告,各方面都需要禱告。不要光憑自己的感覺去禱告,必須把你的心願帶到神的心願裏,讓神的心願成爲你的心願,成爲你的歡息,成爲你在宇宙中的願望。神的心願沒有一個不是經過人出來的,當神的心願藉着人的心願禱告出來時,也沒有一個不遇見撒但的權勢的。要成就神的心願,就需要禱告;要除掉撒但的欄阻,就需要禱告。我們要運用禱告的權柄,釋放該釋放的,捆綁該捆綁的。不憑着自己的心願禱告,乃是進到神面前,憑着神翻印到我們裏頭的心願禱告。神說要,你也說要;神說不要,你也說不要。我們應該忘掉自己,摸着神的心意,用禱告來發表神今天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