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籃 – 生活 : 應當一無掛慮

應當一無掛慮

腓立比書四章四至七節。

 

神的命令

人都喜歡喜樂,不喜歡憂愁。要喜樂而不憂愁,就必須不背重擔。照聖經上所記的,重擔有兩種:一種是罪的重擔,一種是掛慮的重擔。罪若沒有解決,就沒有喜樂;掛慮若沒有解決,也沒有喜樂。如果罪的重擔解決了,而掛慮的重擔不解決,喜樂也就不完全。必須罪和掛慮兩個重擔都解決了,纔能喜樂。

在基督徒身上,罪的重擔已經解決了。但是,掛慮的重擔如果不解決,就仍然不能喜樂。基督徒如果不喜樂,就不榮耀主。不喜樂並非神給基督徒的分。然而,基督徒能常常喜樂的有幾人呢?神要你作祂的兒女,神也要你常常喜樂。你若沒有喜樂,就不是基督徒應有的生活和態度。基督徒應當常常喜樂。現在我們來看腓立比書四章四至七節。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要喜樂」是神的命令。神從來沒有命令我們去作所不能作的。神給人的命令,都是人所能作得到的。神在這裏命令我們應當靠主喜樂,並且應當常常喜樂。如果有人拜偶像,我們知道這是違背神的誡命;如果有基督徒不喜樂,我們知不知道這也是違背神的命令呢?也許有人要想:喜樂是不能勉强的,我不喜樂的時候怎能喜樂呢?我的身體不好,事情又忙又難,兒女又多又不聽話,叫我怎能喜樂呢?是的,許多事使你不能喜樂。但是請注意,聖經不是說你要靠自己喜樂,乃是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這句話也可譯作「你們當常常在主裏喜樂」。神不是叫我們靠着環境喜樂,因着順利喜樂,神是告訴我們,「在主裏喜樂」。有一件事要認定了:不是因環境而喜樂,乃是因我們的主而喜樂。當處境艱難、傷心流淚的時候,我們卻能因着仰望那愛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愛的主而喜樂。祂能滿足我們的心。但是許多人最會忘記,因此,底下保羅立刻說:「我再說,你們要喜樂。」哦,神是要我們喜樂。所以,無論如何,我們要喜樂。

「當叫衆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謙讓的心」在原文有中庸適度的意思――不偏左,也不偏右;不太過,亦無不及。如果基督徒碰見了一點事,就像被泰山壓住一般,那就不是中庸。正常的情形是:雖然有難處、有壓力,但我們有主所賜的喜樂。這個喜樂是大的,可以叫我們在任何情形中都能喜樂度日。這就是聖經的中庸,並非世界所謂的中庸之道。

「主已經近了。」這話並不是指主快來而言。「主已經近了」,在原文是「主是近的」。「近的」不是動詞,乃是形容詞。就如以弗所書二章十三節:「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着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又十七節:「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這裏的「親近」、「近處」和腓立比書四章五節的「近」,在原文都是同一個詞,意思是遠近的近,是指地方,不是指時間。主是近的,祂在我旁邊,所以我應當喜樂。

「應當一無掛慮」;上面是應當喜樂,下面是應當一無掛慮。因爲主是近的,所以應當喜樂;因爲主是近的,所以應當沒有掛慮。

我們以爲有很多的理由可以掛慮,但是神說我們沒有一個理由可以掛慮。所有的掛慮都是無理的,所以神纔對你說:「應當一無掛慮。」我們想,生活的問題、家庭的事務、個人的難處,是可以掛慮的,但是經上說:「應當一無掛慮。」沒有一個掛慮是合法的、是神許可的。每一個掛慮都在神的禁止之列。有許多人想,這也應當掛慮,那也應當掛慮,把掛慮當成他的本分。心想,别的都不掛慮,只有那一件事不能不掛慮,難道連一件掛慮都不當有嗎?不錯,一件都不當有。爲甚麼呢?因爲「主是近的」。如果你掛慮,就是表明你不信祂的心,不信他的應許。主是近的,而你還掛慮,你就是疑惑神的能力,疑惑神的慈愛。我們所以掛慮,就是因爲不知道主是近的。

凡事告訴神

「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怎樣纔能沒有掛慮呢?「只要」!只要這樣作就好了。你坐着、臥着、走着,都可以作。作甚麼呢?藉着三個法子告訴神:一、禱告,就是普通的禱告;二、祈求,就是專一的將你心裏所要的告訴神;三、感謝,就是藉着感謝將需要告訴神。你本來應當凡事藉着禱告告訴神,凡事藉着祈求告訴神,凡事藉着感謝告訴神,但你不如此行,所以你纔滿了掛慮,沒有喜樂。

我們若能把所遭遇的事,都放在神的手裏就好了。不然的話,一件事、兩件事、三件事,都擺在自己身上,這樣愈背愈重,就要受壓而失去喜樂。造房子的工人運磚到屋頂,通常是三個人在一架板梯上,分上、中、下三個位置站立。下面的人把磚遞給中間的人,中間的人再遞給上面的人,他們不住的遞送着。如果中間的人不把下面的人給他的磚再遞上去,或者上面的人不接受他遞的磚,那麼他就要被那些接着而來的磚壓死。我們對於掛慮也是如此;若不把别人所給我們的掛慮都遞給神去負擔,那麼掛慮就要壓死我們。不要把掛慮一直壓在自己身上,要把掛慮交到神那裏。甚麼時候一有掛慮,就當立刻交託給神。不是把掛慮一件一件的忍耐着堆積起來,我們乃是有出路的。這出路就是「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這件事我們能作得到,因爲我們有主,因爲主是近的。禱告是基督徒的權利。不只大事可以禱告,不只小事可以禱告,乃是凡事――有理由掛慮的、有機會掛慮的事――都可以禱告。我們所以一無掛慮,不是因爲天生是樂天的,或者像糊塗人,凡事漫不經心;我們乃是因爲告訴有人、信託有人、負責有人的緣故,所以一無掛慮。我們可以把事情藉着禱告交託給神,所以不必掛慮。禱告是我們的出路,神是我們的出路。

有了禱告,祈求就彀了嗎?不彀。聖經還說要感謝。應當記得:每一件臨到我們的事,都是那被釘的手放在我們手裏的;每一件臨到我們的事,都是那曾爲我們死的主所安排的。所以,我們可以豫先感謝神說:「神阿,祢是不會錯的。」禱告是向神有所取得,感謝是把感謝的祭獻給神。聖經不只說我們應當禱告、祈求,也說應當感謝。甚麼事感謝神呢?在凡事上也感謝神。不只在快樂的時候感謝神,憂愁的時候也感謝神;不只在看爲好的事上感謝神,在看爲不好的事上也感謝神。

有一位大學教授,他總是說些頹喪的話。有一天,天氣很好,有幾個同事就對他說:「今天的陽光多麼明朗,鳥叫得多麼好聽,草多麼新鮮,你對着這樣的光景,總沒有甚麼話可說了罷?」可是,不。他看了一看,就說:「可惜,這樣的光景是不會長久的。」哦!多少基督徒也像他一樣,對神總沒有感謝的心。除了歡息、埋怨、憂愁、背重擔以外,從來沒有感謝的心。

另外有一個相反的故事。從前有一位基督徒是在鐵路上工作的。他不管有病也好,無病也好,事情順利也好,不順利也好,總是感謝神。所以他的同事都說他是個樂天者。有一天,他在鐵路上修路,被火車軋斷了一隻腿,就昏過去了。當他醒過來的時候,别人聽見他又說感謝神,就很生氣,以爲他一隻腿已經軋斷了,怎麼還能感謝神呢?他就對他們說:「感謝神,我還有一隻腿是好的!」弟兄姊妹,我們應當學習找機會感謝神。即使你有原因可以掛慮,但是你可以把所有的掛慮、所有的重擔,都放在神那裏,你就不能不喜樂了。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爲祂顧念你們。」(彼前五7)神要我們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祂,祂要顧念我們,擔當我們的重擔。神擔當你的掛慮,所以你不必掛慮了!神是擔當掛慮的神。祂叫你把掛慮放在祂身上,在祂並無難處,因爲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四節說:「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

今天若有人掛慮他的身體、他的家庭、他的事業、别人的得救問題、神兒女的靈性等等,就請你現在把你的掛慮卸給神,祂今天要擔當你的憂慮。哦,一切破碎的心、負重的心、痛苦的心,都到神這裏來罷!今天你可以不必憂慮了!

神的應許

你如果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心裏所要的告訴神,就有最好的結局――「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在原文乃是「神的出人意外的平安」。是神的平安,神自己的平安。神所賜的平安和神的平安是有一點不同的。神所賜的平安就是神把平安賜給你,神的平安就是神自己的平安。神有愛,神有能力,神有智慧,神也有平安。你看,本來神所創造的萬物都是最好、最美麗的,但是天使長――就是後來的魔鬼――犯了罪,三分之一的天使也跟着犯罪,地就變作空虚混沌。神着急不着急呢?神並不着急。後來,神在六天之內,把修造之工都作成了,祂就造一對夫婦來住在地上,但是他們又犯罪了。神着急嗎?祂仍不着急。雖然天使跌倒,人墮落,神仍是不着急。最後,神就差救主來救人。照我們想,人今天犯罪,神應當立刻差救主來。但是神不着急。到了時候滿足,祂纔差遣祂的兒子來(加四4)。祂等了幾千年,祂並不着急。到如今,若照我們的想法,最好把每一個蒙恩的罪人都塞在教會裏,但是神不着急;這就是神的平安。

「保守」這個詞,在原文乃是軍事學上的詞,也可以譯作「警備」或「衞戍」。哥林多後書十一章三十二節,「在大馬色亞哩達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馬色城要捉拿我」的「把守」與這裏的「保守」是同一個詞。當時大馬色的提督要捉拿保羅,用軍兵四圍把守城池。神的平安也要像軍兵把守城池那樣的保守我們的心,沒有憂愁能從外面衝過神的平安進到我們的心裏來。神的平安、警備、衛戍、把守我們的心脫離一切掛慮的侵犯,這是何等希奇呢!我們有神的平安把守我們的心懷意念,還有甚麼掛慮能侵入呢?還有那一件事能叫我們不平安呢?

神命令說,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祂也應許說,祂要把祂自己所有的平安,像衞士那樣把守我們的心,把一切着急、難受、不舒服,都關在外邊。神的平安實在是出人意外的平安;出人意外,就是人想不到。我們如果將凡事交託祂,就有人所想不到的平安,來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好叫我們在人海風波中能彀不安的經過。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經歷過神的平安沒有?你知道神的平安的衞戍嗎?你知道甚麼是神的平安衛戍你的心懷意念嗎?「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不是保守你的環境,不是叫你的環境無事,乃是叫你心裏平安。有的時候,好像壓迫太重,四出無路,好像掛慮憂愁是我們惟一的義務,但是,當我們將所要的告訴神,一面禱告、祈求,一面感謝,我們就看見我們好像是不曉得掛慮的一樣。我們希奇,别人也希奇,爲甚麼我們是這樣的平安。這就是出人意外的平安,這就是神的不安的衞戍。

有一位弟兄遇見一件爲難的事,真是沒有辦法。那時,他記得這節聖經,就走到一處荒地上去禱告。他禱告了十幾遍,仍然沒有平安。他就想,難道這節聖經只可以講給人聽,要實行就是不可能的嗎?這時,神就對他說:「我說,應當一無掛慮,你就有平安;現在你卻說,你沒有平安!」他就跳起來說:「神阿,祢說我有平安,我就有平安,我自己不說甚麼了。」他相信神的話,立刻就有了平安。所以,弟兄姊妹,神說的話,你不信就沒有不安,你信就有平安。如果要等有了平安再相信,就沒有平安的可能。今天若有難處,若有痛苦,是你所擔當不了的,你可以對神說:「神阿,我交託在祢手裏。」你就有平安。「要靠主常常喜樂」,「應當一無掛慮」,這是祂的命令;「神的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這是祂的應許。如果你聽祂的命令,祂就要成功祂的應許。

安息就是能力

 

 

路加福音十章三十八至四十二節以赛亞書三十章十五節腓立比書四章六、七節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九節。

 

馬大和馬利亞

有一天,主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姊妹名叫馬大,接祂到自己家裏。馬大愛主耶穌,她想她該好好的給主作些事,叫主歡喜,所以她就忙這事,忙那事。她事情作了很多,心裏就覺得忙亂了,思慮有些煩擾了。她也像別人一樣,自己裏面不對了,就要怪别人,所以她就對主說:「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祢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主就對她說:「馬大,馬大,妳爲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哦,主說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大作了許多,但是主說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你在那裏打算這個、打算那個;作這個、作那個,好像是作了很多,打算了很多,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不可少的沒有那麼多!

這不可少的一件是甚麼呢?沒有别的,這不可少的一件就是基督,也就是馬利亞所揀選的。這不可少的一件,我們怎麼能得着呢?就是平靜安穩的在主的面前,也就是馬利亞所作的。我們基督徒個個都該作事,不作不行。聖經給我們看見,不肯作工的,就不可喫飯(帖後三10),所以我們應該殷勤作工。但是,我們常常在作工的時候,裏面沒有安息,好像連主都忘記了;一天到晚都是忙,在主面前沒有好好的禱告,也沒有好好的讀神的話。我們勞碌,作許多屬靈的工作,要幫助這一個弟兄,要幫助那一個姊妹,雖然都是爲着主,但是作到後來裏面都亂了,思慮煩擾了。難處就在這裏,許多的事情會叫我們把主忘記了。我們要聽,主說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安息在主的面前,就是滿意於主。

那麼,怎麼能過一個平靜安穩的生活呢?我們看主怎麼說。祂並沒有說不要去作工,也沒有說半天去作世事,半天專心於屬靈的事。祂並沒有對馬大說,妳作許多的事是不對的。馬大可以作許多的事,但是主提醒馬大,千萬不要讓這些事進到她的裏面去,叫她思慮煩擾。主耶穌不是說她作得太多了,乃是說她想得太多了、掛慮太多了。事情可以從早起一直作到晚上,但是不要一天到晚在那裏思慮煩擾。有許多人外面的事情並不忙,但是他裏面卻忙得很。有的人爲了五天以後所要作的事,已經先忙了五夜,睡都睡不着,一直在那裏思慮。明天只要花一個鐘頭去看一個人,但是睡覺的時候,竟然想了四個鐘頭。這樣的想是想得太多了。主並不是說,不要作事;主乃是說,你儘管作,但是不要思慮煩擾。

基督徒的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應當殷勤作工,不可懶情。外面勤勞作事是應該的,外面忙也不要緊,但是裏面是要安靜的,裏面只能有一件東西──基督。這就是主耶穌在這裏所給我們看見的。主要求我們一件事,就是要我們在任何的環境中,都不被環境所摸着。身體可以勞碌,可以作許多事情,但是裏面只有一件東西。外面可以很忙,但是裏面一直是與神交通着的。感謝神,不只有馬大,還有馬利亞。馬利亞已經揀選了那上好的福分,就是與主交通。我們在外面儘可以作馬大,但是裏面千萬不要作馬大。要學馬利亞,裏面完全是與主聯合的、與神交通的、安靜的。這是一個最寶貴的經歷。

像勞倫斯弟兄,一天到晚要給許多人豫備飯食。如果是我們的話,就忙得好像與神要失去交通了。但是勞倫斯裏面與神的交通一點不受外面事情的影響。他眞是一個認識與神同在的人。外面是一直忙,但是裏面是一直坐在神的腳前。外面也許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作,但是裏面一點都沒有被外面的事煩擾。

這是一種很寶貴的生活。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這種生活。這種生活不是在我們的身體上,不是在我們的感覺裏,而是在我們的深處。我們的深處一直與主有交通,一直活在主的面前,有一個平靜安穩的生活。千萬要記得,神沒有叫我們懶惰不作事。主是要祂自己住在我們裏面之後,叫我們能受得住外面的忙碌。你從清早一直忙到夜晚,無論多麼忙,總沒有一個人能叫你失去裏面的平安,總沒有一件事能奪去你裏面的安息。忙在外頭忙,裏面是安靜的。弟兄姊妹,你絕不能讓外面的事情來摸着你。你要拒絕外面的事情來摸着你。你裏面只有一個人,就是基督;你裏面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與基督親近。

外院和至聖所

舊約裏的會幕分作外院、聖所和至聖所。至聖所裏面有一個約櫃,那就是神所住的地方。聖所裏面有陳設餅,有金燈臺,也有金香爐。外院有祭壇、洗濯盆。至聖所和聖所的中間,有幔子隔着;聖所和外院的中間,有門簾掛着;外院與世界中間,又有一個門簾掛着。外院,只有祭司和利未人可以進去;聖所,只有祭司可以進去;至聖所,那就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帶着血獨自進去。

到新約的時候,神就藉着祂的僕人告訴我們說,我們就是神的殿(林前三16)。基督徒的生活,也就像神的會幕、神的聖殿裏的光景。外院那裏眞是忙。以色列人人數衆多,他們獻祭的東西不知道有多少,也不知道要有多少利未人專門在那裏宰牛宰羊,一天不知道要花多少工夫來作這些事。但是,院子裏一天到晚可以都是人,至聖所裏卻一個人都沒有。外院的門簾可以一次又一次拉起來,進去的人可以有很多,但是至聖所的幔子還是掛在那裏,一動都不動,一個人都不能進去。外院裏可以都是聲音,但是至聖所裏沒有聲音。外院裏可以充滿了活動,但是至聖所裏安靜得很。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外面可以與幾千幾百個人接觸,但是你可以作一個最安靜的人。外面雖然很忙,但是在靈裏一點都不被攪動。外面可以忙,但是裏面仍然是與主交通的,一點都不亂。這就是靈裏得着安息。

我們是活在一個沒有間斷的禱告裏的。不是禱告十分鐘、半點鐘纔算是禱告;不是早晨起來禱告,作事的時候就不禱告了。因爲我們是要活在主的面前,所以我們外面雖然忙着作事,但是裏面與主仍然是有交通的。我們是應當有定時的禱告,定時的讀經,但是,在定時的讀經,禱告之外,裏面的生命仍然應當繼續與主交通。

我們生活的能力,完全是靠着在我們最裏面的生命與神交通。那最深的地方,是不受外面的支配的。因爲你裏面是安靜的,所以你外面的事情都是受你裏面的支配的。雖然至聖所裏並沒有燈臺,沒有香爐,沒有餅,但是至聖所支配了會幕裏面所有的活動。所以,你如果在至聖所裏有安靜的生活,外面的事、外面的環境就不能搖動你。

主的榜樣

弟兄姊妹,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個失敗,就是外面一忙,裏面也就覺得亂了。甚至外面還沒有忙,裏面卻早已亂了。因爲裏面亂了,就沒有能力應付外面的事情。我們要知道,安息就是我們生活的力量,平靜安穩就是我們生活的力量。神的話是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沒有一個容易受刺激的人在神面前是有能力的沒有一個思慮煩擾的人在神面前是有能力的。我們的能力是在乎裏面平靜安穩。

每一個旋風裏面,都有一個中心,雖然外面的風旋轉得很快,但是中心那一點是非常平靜的。這一種中心穩定的生活,就是我們的力量。外面的事情好像狂風亂吹,但是在我們的裏面是最安靜的。「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千萬不要因爲外面的事情一多,思想就亂了,就失去安靜了;如果這樣,你就沒有方法支配你的環境。你看海,它的表面不知道有多大的變動,浪可以打得很高,風可以吹得很大,但是海的深處一點都不動,平靜得很。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要有裏面的平靜安穩。我們不能盼望事情不忙,卻能份望在百忙之中,我們的裏面仍然是十分安靜的。我們所要得着的平安,乃是裏面的平安。如果裏面是平安的,無論環境怎樣,你活在主的面前,就好像沒有事情一樣。

我們的主是從來不受外面的影響的。有一次,會堂裏的人逼迫祂,要把祂從山崖推下去。如果是我們的話,我們立刻要逃跑了。但是聖經記載說,主耶穌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那些人是想害祂性命的,但是,祂好像一點都不在乎的樣子,從他們中間走過去了(路四28〜30)。當船上風浪很大的時候,我們的主在睡覺。門徒喊叫說:「我們喪命喇!」他們爲甚麼這樣喊呢?因爲他們裏面沒有安息。但是主不爲所動(太八23〜27)。當那些人拿着兵器來捉拿主耶穌的時候,祂卻出來問他們說:「你們找誰?」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主耶穌說:「我就是。」他們聽見這一句話,就退後倒在地上。捉拿人的反而給被捉拿的嚇倒了(約十八2〜6)。哦!永遠可稱頌的主,祂從來不被外面的所搖動,祂只憑着裏面的來生活。

得安息

我們怎麼能得着裏面的安息呢?下面兩處聖經告訴我們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就是相信,腓立比書四章六、七節:「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第一使你得着安息的,就是要將你所有的事、所有的要求都告訴神。你的工作、你的需要、你所碰着的困難,都可以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告訴主,對主說:「主!我把這些都託在祢的手裏。」神的平安就要保守你的心懷意念。你一有事情,就得交託給神。你一交託,神的平安立刻就保守你。這樣,我們就可以一天到晚不受外界的影響,無論有多大的難處,無論有多少的事情,都有神的平安在我們裏面一直保守我們的心。

第二個條件就是順服。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九節:「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神讓許多事情臨到你身上,你如果拒絕神所要你得着的,你如果看不中神的旨意,你如果還有另外的要求,你裏面就沒有安息。安息是從奉獻得來的。有難處臨到你身上的時候,你如果能學主的樣式,負主的軛,你雖然不能隨着自己的意思去行,雖然覺得苦痛,但是你必定有安息。你如果對主說:「主!祢無論要我作甚麼,我都肯。」你就必定得着安息。如果你不肯,如果你要揀選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盼望,你就要失去安息。我們所有的不滿、所有的慾望,都是叫我們失去安息的。你如果對主說:「主,祢所給我的都是好的,我願意走祢的路,我要祢的旨意,我願意把我的盼望都放在一邊。」這樣,安息就要充滿你的心。

但願主賜恩給我們,叫我們相信主能替我們擔當所有的重擔和難處,也叫我們肯順服神對我們所有的旨意。只有因着相信祂、順服祂,纔能得着安息。你如果相信神、順服神,那麼,外面無論有甚麼事情,都不能攪動你的心。你的裏面一直與主交通,你就能擔當一切外面的事。巴不得我們能看見,安息就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