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打斷人的話
路加福音九章三十三至三十五節;馬太福音十七章二十四至二十七節;使徒行傳十章四十四至四十八節。
聽話的神打斷彼得的話
神是說話的神。聖經中,有許多地方是神直接說的話;有的地方雖然不是神直接說的話,但也是神說的,所以聖經也說那些是神的話。但是神不只是會說話的神,神也是會聽話的神。許多時候,人說話,神在那裏聽。舊約中有一卷記載人說話最多的,就是約伯記。約伯記四十二章之中,有三十多章是人說的話。約伯和約伯的三個朋友在那裏說話,一個又一個的一直在那裏說。神在那裏怎樣?神一直不說話。當約伯和約伯的三個朋友一直說的時候,以利戶都聽得冒火了。以利戶是認識神的人,認識神的人急起來了,也禁不住說起話來了。但是神還不急。等到以利戶說完了之後,到第三十八章,神纔說話。如果是我們,只要聽見一兩句不對的話,我們就要停止他,就要用話來打斷他,我們聽不下去。但是約伯記給我們看見,神是能聽話的神,神能耐心的在那裏聽。
新約中沒有約伯記這樣的一卷書,但是新約中卻有一個人說話很多。那就是使徒彼得。他是最愛說話的,一有機會就要說。可是,在路加福音第九章、馬太福音第十七章和使徒行傳第十章這三個地方,神都沒有讓他說完話,三次神都把他的話打斷了。第一次是父神在山上把他的話打斷了,第二次是主耶穌在屋子裏把他的話打斷了,第三次是聖靈在外邦人中把他的話打斷了。有一次是他說了一兩句話,神就把他的話打斷了;有一次是他要說還沒有說出來,神就把他的話打斷了;有一次是他說了很長的話,神也把他的話打斷了。三次說話,三次都打斷。我們把這三件事與約伯記的事比較一下,就覺得很希奇。在約伯記裏,神能聽人說話,神肯讓人說話,神肯讓人說那麼多的話。既然神是那樣的,爲甚麼在新約裏,彼得三次說話,神三次都把他的話打斷了呢?神爲甚麼不讓彼得說話,不讓他說完呢?我們現在把這三個地方看一看,爲着甚麼神打斷彼得的話。
在變化山上
教會的內容――只有基督
第一個地方是在變化山上。主在變化山上顯出祂的尊貴和榮耀,給人看見祂怎樣是基督,給人看見他是穿上了肉身來到人的中間。這就是說,從伯利恆起頭的耶穌,是化裝的基督。因爲他穿上了人的身體,所以人不知道祂怎樣是基督。在變化山上,祂就暫時脫去祂的化裝,把祂本來的情形給三個門徒看見一下,叫他們看見祂是一位怎樣的基督。許多人都是祂的門徒,但是很少有人認識祂的自己。許多人都知道祂是拿撒勒人耶穌,但是很少有人看見祂是神的兒子,祂是基督。到底祂是怎麼一回事,人不知道,人的眼睛還沒有被打開。變化山上發生的事,就是打開祂的化裝,向門徒啓示一下,叫他們看見到底祂是誰。
那個時候,摩西來了,以利亞也來了。摩西是傳律法的,以利亞是先知,可以說律法和先知都在山上。律法和先知是舊約的特點,新約的特點乃是基督。律法和先知是影兒,是要過去的;當實際的東西來到的時候,影兒就要過去了。彼得看見有摩西和以利亞――舊約的特點;也有基督――新約的特點,他就說:「我們在這裏眞好。」當他說這話的時候,神就來打斷他的話。神打斷他的話,就是說,律法和先知是不能與基督相提並論的。神的話是說:「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爲止,從此神國的福音傳開了。」(路十六16)這給我們看見,律法和先知與神的國是銜接的,不是平行的。彼得的意思是說律法和先知與基督是平行的,不是銜接的。神進來打斷他的話,就是給他看見,律法和先知與基督不是不行的,而是銜接的。在律法和先知結束的時候,基督纔開始,兩者不能合在一起。摩西和以利亞在舊約裏的地位相當高,但是他們不能與基督平行。彼得說:「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爲祢,一座爲摩西,一座爲以利亞。」意思就是說,主耶穌雖然是站在第一的地位上,第二和第三的地位,還可以留給律法和先知。但是天上的聲音是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祂。」就是說,律法和先知連退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都不能。律法和先知,在新約裏,一點地位都沒有。新約裏、教會裏,只有主基督。
神這裏說的話有兩個意思。第一就是:今天不是你說話的時候,今天乃是你聽話的時候。「你們要聽祂」,意思就是說:彼得,你别說,你沒有說話的地位,你乃是該聽的。第二個意思就是:你說有基督,有摩西,有以利亞,但是我說你們要聽「祂」!不是要聽他們,乃是要聽「祂」。彼得說了三個人,天上只說一個人。神在新約時代裏,不要律法和先知,只要基督。
神爲甚麼在這時代裏不要律法和先知而只要基督呢?究竟律法是甚麼,先知是甚麼,基督是甚麼?
律法是甚麼?律法就是規條,告訴人說,甚麼是是,甚麼是非,甚麼該作,甚麼不該作。人知道了律法,就可以不必去求問神,不必到神面前去,只要去守那字句的律法就好了。舊約的時候,人可以不必親近神,只要能守住那幾條律法,該作的事情就作,不該作的就不作,就能作好人、作義人了。
甚麼是新約?新約就是把律法拿開,讓基督作主。神的兒子得了榮耀,坐在天上的寶座上,也住在我們的心裏,作我們的主。彼得後書第一章告訴我們說,彼得會親眼看見過主耶穌的威榮。變化山上,神已經把尊貴和榮耀給了主耶穌。問題是一個帳棚呢,或者兩個帳棚、三個帳棚?天上的寶座上只有基督,我們的心裏,是摩西、以利亞和基督呢,或者只有一個,就是基督?神的要求,就是要我們只接受基督。可是許多時候,我們心裏不只有基督,還有律法和先知這些外面的東西。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想法,神就要來打斷。今天我們所得着的引導和指示,都該是從住在我們裏面的基督來的,不該是從外面死的規條、死的律法來的。我們不輕看聖經,但是,我們也可能把聖經當作規條、律法來看。今天的問題,並不是字句的律法怎麼說,乃是住在你裏面的基督怎麼說。舊約與新約的分别就在這裏。舊約是去查聖經,看律法怎麼說:新約就不同了,新約是除了聖經之外,主耶穌在你裏面怎麼說。感謝神,教會不是建造在人的知識上,教會是建造在基督住在我們裏面這一件事上。所以,無論甚麼人,如果肯聽裏面的話,就能得着神的引導。有人遇見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姊妹,她信主纔四個月,一個字都不識,一點聖經知識都沒有,如果講起律法來,她一條誡命都不會背,但是她裏面知道,在她裏面的基督會告訴她。
人喜歡律法,因爲跟從律法,就不必與基督發生關係,只要在外表方面、知識方面有了就可以了。但是新約裏,如果不常常等候在智慧的門口(箴八34;林前一24),看智慧者的面,就不知道,就不能行走。我們有活的基督住在我們裏面,作我們的生命,作我們的是非,作我們道德的標準。祂所喜歡的就是對的,祂所不喜歡的就是不對的;祂說是的,就是是的,祂說不是的,就是不是的。但是有許多的「彼得」,都以爲要有律法加在基督身上。彼得說,要有三座棚,其中有一座爲摩西,神立刻就來把他的話打斷。神的意思是說,今天的問題是基督的問題,不是律法的問題。
那麼,先知是甚麼?先知是補律法的不及的。律法只能在原則上定規一些事,律法不能定規所有的事。律法只能告訴你,甚麼東西是可喫的,甚麼東西是不可喫的,就像利未記第十一章所說,甚麼東西是潔淨的,甚麼東西是不潔淨的,但是律法不能告訴你,今天晚上回家去必定喫甚麼東西。因此舊約裏不只有律法,也有先知。律法告訴我們是非的原則,先知告訴我們是非的細則;律法是一般的標準,先知是個別的指導。解決具體的問題,個人的問題的,就是先知。先知就是替别人知道神旨意的人。
彼得覺得摩西非常要緊,以利亞也非常要緊,所以不只要爲摩西搭一座棚,也要爲以利亞搭一座棚。彼得不只給律法地位,也給先知地位。但是神看不行,新約時代裏不能有先知的存在,所以神就打斷他的話。甚麼是新約?新約是說,「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賽十一9)甚麼是新約?新約是「不用各人敎導自己的鄉鄰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主。』」(來八11)在新約裏用不着先知。有一個弟兄請人爲他禱告,說:「求神叫你知道,神對我有甚麼旨意,你知道了就告訴我。」他這樣的請求,根本就推翻了新約。新約,不只律法要除去,先知也要除去。不是人告訴你說甚麼是是的,甚麼是非的;是主在我的裏面,給我看見甚麼是是的,甚麼是非的。像保羅那一次爲甚麼不聽那幾個人的話,而決意上耶路撒冷去(徒二十一12〜14)?因爲保羅裏面知道主的旨意。教會裏,沒有先知的存在。先知已經過去了,而且是永遠的過去了。每一個人必須自己在裏面受神的引導,不能讓律法和先知來代替基督。神所要的,乃是基督活在我們裏面來告訴我們是或非。基督住在我們裏面,這纔是神所喜悅的。
彼得的錯就是有摩西、以利亞和基督。神是說,這裏只有基督,摩西和以利亞必須過去。彼得不是說不要基督,彼得是要基督,彼得把基督放在第一的地位上,但是彼得也要律法和先知。我怕許多人沒有看見這一個,也像彼得那樣,要有三座棚;要基督,也要律法和先知。這樣的人,需要天上有聲音來說:「這是我的兒子,你們要聽祂。」今天只要聽祂。
在屋子裏
教會的根基――永生神的兒子
第二個地方是在屋子裏。有收丁稅的人來見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嗎?」〔「丁稅」在原文是希臘幣名,合猶太幣半舍客勒。這「丁稅」就是舊約裏贖生命的錢(出三十11〜16;王下十二4;代下二十四6,9」。] 彼得沒有思索一下就說:「納。」他沒有想到,問題不只是主耶穌納不納,也是主耶穌該不該納。
拿撒勒人耶穌不僅是人,祂乃是神,這就是我們的信仰。神最大的啓示就是道成肉身。許多人相信的神是天上摸不着的神、人所不知道的神,就像雅典人所相信的是一位未識之神,或者說是不可識之神(徒十七23)。這絕對不是新約。我們相信有神,並且相信神是可知的神、顯明的神,在人間顯明出來的神。我們如何認識這位可知的神呢?就是因爲神來成爲人。神穿上人來到人的中間,顯明神是怎樣的,這就是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神表明出來。因此我們能在全世界無數的人中,找出一個人來說祂是神,找出拿撒勒人耶穌是神的兒子。祂與我們一樣一式,但是他又與我們不一樣,這一位就是神的兒子。教會就是建造在這個根基上。馬太福音第十六章給我們看見,彼得承認主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乃是得了神的啓示。主耶穌所注意的,是你們說我是誰。祂不管人說祂好或者不好,祂所注重的,就是你們說我是誰。有啓示或者沒有啓示,就是在於拿撒勒人耶穌是誰。如果主耶穌不過是以利亞,是耶利米,是先知中的一位,就沒有教會。當彼得承認說你是永生神的兒子時,主耶穌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教會是建造在彼得所承認的「祢是永生神的兒子」的根基上。主耶穌接下去就說,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教會。爲甚麼?因爲教會是建造在這塊石頭上,因爲教會是建造在「祢是永生神的兒子」上。我們要問自己,拿撒勒人耶穌是誰?如果拿撒勒人耶穌是人而已,那麼就沒有教會了。
彼得看見收丁稅的人來問他,他自己就定規好了說:「納。」他把主耶穌看作和一般的人一樣,忘記了主是神的兒子。所以他一進屋子,主耶稣不讓他說話。變化山上的事,是說到教會的內容是甚麼;這裏的事,是說到教會的根基是甚麼。主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這是不能推翻的。
還有,如果主耶穌需要納丁稅,就好像是說神的兒子也像我們一樣需要救贖。但是主耶稣不需要,因爲祂沒有罪。拿撒勒人耶穌是神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沒有罪。拿撒勒人耶穌不只是神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也是神的愛子;神的兒子是祂的地位,神的愛子是祂的道德。所以在這裏主耶穌不讓彼得說下去。主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他不能納丁稅。
我們要記得,教會的根基乃是在乎祂是誰。有人說,祂是以利亞,是先知裏的一位。你說祂是誰?祂是人呢,或者是神?有人問,我該作甚麼纔能彀得救?使徒回答說,當信主耶穌。人的眼睛看不見祂是救主,所以問我該作甚麼。其實我該作甚麼不是問題,問題乃是耶穌是誰。凡相信祂是神的,問題就都解決了。只要承認祂是神,作甚麼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後來主說了另外一個道理。主恐怕他們跌倒,恐伯觸犯他們,所以叫彼得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的口打開,就能得着一塊錢,作爲祂和彼得的稅銀。主耶稣要說明丁稅之所以納,不是因爲自己是外人,乃是因爲怕他們跌倒。雖然祂是神的兒子,但是祂爲着不絆倒人,不要叫人不甘心的緣故,所以就納丁稅。這裏我們學一個功課:許多事情你是有權利可以不作的,但是你去作;許多事情你是有權利作的,但是你不作。爲甚麼?因爲怕他們跌倒,因爲怕觸犯他們。這是爲着對方,不是爲着自己。我們要學習爲着別人的益處而放下自己的權利。
在哥尼流家裏
教會的範圍――沒有猶太人,沒有外邦人
第三個地方是在哥尼流家裏。彼得是基督徒,又是猶太人,猶太人是不與外邦人來往的,彼得還沒有到該撒利亞去之先,對於外邦人有一種成見。神就在異象中從天上降下一物好像一塊大布,裏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又有聲音向彼得說:「彼得,起來,宰了喫。」主給他看見一個異象,在那一塊大布裏面所有的東西,都是潔淨的,意思就是告訴彼得說,你如果是基督徒,就必須在基督裏不分猶太人和外邦人。彼得以爲猶太人特别能得着神的恩典,外邦人好像是難以接受神的恩典的。神就給他看見,不論是猶太人,是外邦人,都能接受神的恩典。於是神叫他到哥尼流家裏去,他就在哥尼流家裏講起道來。但是在他的思想裏,還沒有法子除去那個與外邦人隔斷的牆。他總以爲猶太人是有特别權利的,他不能相信猶太人與外邦人是同樣領受恩典的。雖然異象是看見了,口裏也說了神不偏待人,但在實行上還有問題。因此,當彼得還想講下去的時候,聖靈就降在那裏的外邦人身上,他們都說起方言來。神用方言來打斷彼得的話。彼得這纔領會了,聖靈降在外邦人身上與降在猶太人身上一樣,所以他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浸呢?」彼得不能不讓他們作基督徒了。
我們在前面已經看見了兩個問題:變化山上是教會內容的問題,屋子裏面是教會根基的問題。在這裏,我們又看見第三個問題――教會範圍的問題。認識拿撒勒人耶穌是神的兒子,乃是教會的根基。教會裏面只有基督,沒有摩西,沒有以利亞。這些東西給誰呢?乃是給全世界的人。有的人有一種思想,以爲某人有接受福音的可能,某人沒有接受福音的可能。有的人想,這個人得變一變、改一改,纔能作基督徒。感謝神,祂給我們看見,外邦人不必改變作猶太人,就能作基督徒。我們每一個人能照着本相來到神的面前,猶太人和外邦人沒有甚麼兩樣。我們不必改得好一點,變得對一點,也不必先作猶太人,我們每一個人就是這樣到主面前來。彼得本來是想,有一班人是特别被優待的,但是,在神看來,外邦人是罪人,猶太人也是罪人。羅馬書第三章說,世人都犯了罪;世人包括了猶太人和外邦人。感謝神,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能得着神的救恩。
教會是建造在基督身上,在基督裏根本沒有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分别。今天你來到神的面前,你是怎麼來的?你是怎麼得救的?沒有别的,乃是因爲你接受主耶穌的生命,所以你在神的面前作神的兒女。不管你是外邦人或者是猶太人,你總是因着主耶穌的生命作神的兒女。每一個人都是憑着主耶穌的血洗淨罪,每一個人都是憑着主耶穌的生命來到神的面前。你蒙恩不是因爲你是猶太人,你蒙恩也不是因爲你是外邦人,我們蒙恩都是因着基督。神的兒女如果能看見我們在基督裏的合一就好了。神的兒女只有在基督裏纔能合一。不然的話,是你聽從我呢,還是我聽從你呢?是你對呢,還是我對呢?如果要我們去作,我們沒有法子合一。但感謝神,聖經裏從來沒有勸基督徒該合一,乃是說要保守「一」。我們在基督裏面是「一」的。這一個「是」,我們要說一千遍,一萬遍。我們在基督裏是「一」的,我們在基督裏老早已經「一」了。
感謝神,祂三次打斷彼得的話,給我們看見:教會的根基是基督,是神的兒子;沒有這一個,就不能成爲教會。教會的內容,是基督作我們個人的啓示和引導;如果沒有這一個,就不能成為爲教會。教會的範圍,是包括所有重生得救的人;我們絕對不能有分門别類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