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討主的喜悅
加拉太書一章六至十節。
「但神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歡。」(帖前二4)
「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林後五9)
祇討神喜悅
作神的僕人基本的態度,就是要討主的喜悅。加拉太書一章十節,保羅說:「我豈是討人的喜歡歡麼?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保羅說這話的時候,一面感到很痛心,因爲加拉太的信徒很快的離開了保羅所傳的福音;一面也很嚴肅的表明他向着主的態度。保羅初次到加拉太去傳福音的時候,他告訴他們,人得救是因着主的恩典,是因着信,不是因行律法。那時候有很多人信了主,他們也很愛保羅,到一個地步,甚至把眼睛剜出來給保羅也情願(加四15)。但是,後來另外一班人告訴加拉太人說,單單因着信、因着恩典是不彀的,還需要靠律法來成全(加三1〜3)。所以保羅就很嚴肅的告訴他們:「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加一8)加拉太人受了那班人的迷惑,因此當保羅爲着福音的眞理竭力爭辯的時候,他們就不滿意保羅,所以保羅說:「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如今我將眞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麼?」(加一10;四16)弟兄姊妹,一個作神僕人的人,基本的態度,就是要討神的喜歡。保羅如果稍微委協一點,對主的福音不那麼認眞,肯讓步說,得救是靠信心,也需要靠律法、靠行爲,他就可以換得加拉太人的喜歡,仍舊受他們的歡迎。但是保羅不能如此,也不肯如此;他不能不向主忠心。他不顧人的情面,很嚴肅的責備他們說:「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又迷惑了你們呢?」「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加三1;五4)
誰是神的僕人
保羅的態度,也是每一個神的僕人該有的態度。那麼,誰是神的僕人呢?許多人想,傳福音的是神的僕人,講道的是神的僕人,其他信徒就不是。但是,聖經怎麼說呢?聖經告訴我們,凡是神所救贖的人,都是神的僕人,凡是神的兒女都是神的僕人。利未記二十五章五十五節,神說:「以色列人都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這裏說得非常清楚只要是以色列人,是神從埃及地領出來的,就是神的僕人。不只摩西是神的僕人,不只約書亞是神的僕人,凡是從埃及地被領出來的以色列人,都是神的僕人。也就是說只要是得救的人,是神的兒女,就是神的僕人。主耶穌的血不只洗淨了我們的罪,主耶穌的血也買了我們;主耶穌不只是我們的救主,也是我們的主。耶穌是我們的主,我們是祂的僕人,是祂血所買的。我們要徹底認識主在我們身上的權柄,我們要爲祂活着。凡是眞看見十字架的愛的,多多少少總有愛主的心。一個人眞的愛主,必定有具體的表示――要討主的喜悅。
爲甚麼有的基督徒不能討主的喜悅呢?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約翰福音第十二章給我們看見,官長中有好些人信了主,只因爲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約十二42、43)。他們不敢公開作基督徒,毛病就是因爲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情形呢?有沒有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呢?有的基督徒不敢公開承認主耶穌的名,不敢公開承認是基督徒,喫飯的時候不敢公開謝飯,甚至連禱告的生活也長久沒有了,讀經的生活也長久沒有了,聚會也長久不來了,這是甚麼緣故呢?就是因爲他怕有人譏笑他,怕有人說他迷信,他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弟兄姊妹,如果你眞的愛主,就一定有心願要討主的喜悅;如果你眞的要討主的喜悅,你就不能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
爲眞理出代價
一個討主喜悅的基督徒,一個向着主忠心的基督徒,他向着主的眞理也是忠心的。保羅爲着堅持眞理的緣故,不顧人的反對,他說:「如今我將眞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麼?」(加四16)他寧可叫自己受難爲,也不能委屈眞理;他寧可犧牲自己,也不能犧牲眞理;他寧可讓自己受損失,也不能讓眞理受損失。
已往,有不少的基督徒爲着要討主的喜悅,爲着要在凡事上都能合乎聖經,接受凡出乎聖經的,拒絕凡不合乎聖經的,他們因此出了種種的代價。弟兄姊妹,如果你在眞理上稍微兩可一下,稍微降低一下,就可以少受許多的攻擊,少受許多的嘲諷。但是,若要爲眞理站住,你就不能逃避難處,不能怕出代價。
從前有一位弟兄,看見了聖經裏面受浸的意義,要去受浸;可是他的父親不贊成。當時他心裏面很掙扎。他想,如果受浸,就傷了父親的心,如果不受浸,又對不起主的話。當他在牀上翻來覆去很難過的時候,主就給他一句話:「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太十37)這裏,他就遇見代價的問題:到底要討父母喜歡,還是要討神喜歡?感謝主!主的愛得着了他,他到底受了浸。這個弟兄的經歷說明一件事:如果你要討主的喜歡,你對主的眞理就要有絕對順服的心。保羅那時如果和加拉太的信徒稍微妥協一下,調和一下,對於眞理不那麼認眞,說幾句模稜兩可的話,他就仍舊可以得着加拉太人的歡迎。但是保羅已經把代價計算好了,無論如何,絕不能討人的喜歡,只有討神的喜歡,不然,就不是神的僕人。保羅寧可被他們當作仇敵,斷不能不把眞理告訴他們。
箴言二十三章二十三節說:「你當買眞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眞理是要買的,是需要出代價的。如果你要討主的喜歡,爲眞理站住,就得出代價。如果你看準了甚麼是眞理,就得順服到底。啊!有多少基督徒,因着要討人的喜歡,因着出不起代價,就在眞理上妥協了。弟兄姊妹,眞理是只許買,不許賣的。眞理也是不容改變的。眞理好比一所房子的柱子,是不可移動的,不可以高一點,不可以低一點,更不可以歪一點。不像門窗那樣,大了可以改小一點,小了,也可以改大一點。換句話說,眞理是絕對不可改變的。我們對於某些眞理,如果出不起代價,順服不來,寧可定自己的罪,承認自己的輭弱,也斷不能因爲自己作不到,自己有利害得失的緣故,就把眞理拉低,這在神面前是要負嚴重的責任的。
不要人的榮耀
弟兄姊妹,我們已經看見,凡是神的兒女都是神的僕人。主的話告訴我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約十五20)。我們的主在地上的道路如何,我們在地上的道路也得如何。祂在地上所受的一切,我們也得受。我們既是主的僕人,就該有一個基本的態度――要討主的喜悅。這個問題不解決,你在這條路上遲早要走不上去。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着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就在這條路上倒下去了。哦,弟兄姊妹,人的榮耀這問題,在我們身上不知道是多麼深,不知道要經過多少的學習,多少的對付,纔能從骨頭裏把牠挖出來。自從人喫了分别善惡樹上的果子,人身上就有了一個基本的難處,就是人的榮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寶座,這個寶座就建築在人的榮耀上面。我們要作主忠心的僕人,就必須從自己的寶座上下來。不然的話,就不能事奉主。希伯來書十二章二節告訴我們,主耶穌是輕看羞辱,揀選十字架。弟兄姊妹,十字架不只是死,也是羞辱。如果十字架破碎了你,就有很明顯的憑據――不怕羞辱。許多基督徒的失敗,就是因爲怕羞辱,就是因爲他們愛人的榮耀,不肯放下他們自己的寶座。弟兄姊妹,不要以爲我們生下來就是謙卑的,就是溫柔的。哦,我們這個人不知道有多驕傲!也不知道需要神的恩典在我們身上作多少工,然後我們纔會從自己的實座上下來,從人的榮耀裏被拯救出來。但願神恩待我們,叫我們有一顆要討主喜悅的心,叫我們靠着主的恩典,能作忠心的僕人,一直仰望那一天,在主的臺前交賬的時候,能彀聽見主對我們說:「好,你這又其善又忠心的僕人!」
神人與老先知
列王紀上十三章一至三十二節
列王紀上第十三章所記載的,是一個很嚴肅的故事,也是一個很沉痛的故事。這裏有兩個人――一個是神人,一個是老先知。兩個人都曾經被神用過,但是他們的結局十分可悲;我們可以從這兩個人身上得到非常嚴肅的教訓。
老舊
這個老先知,他是先知,曾經被神用過,但是神現在不能用他了。耶羅波安在伯特利犯了罪,神要警告耶羅波安,可是神沒有叫住在伯特利的老先知來替祂說話,祂從猶大打發一個神人來。這就是說,老先知已經不能爲神所用了。老先知的「老」,不是說出他屬靈的老練,不是說出他屬靈經歷的豐富,而是說出他已經老舊了,在神手裏已經不中用了。神要對耶羅波安說話,只能用神人,不能用老先知。「神人」的意思是說,他與神有交通。有交通纔有亮光,甚麼時候交通一停止,亮光也就停止了。這個老先知,曾經有過一段屬靈的歷史,但是,他如今已經失去了與神的交通,變作老先知,以致神不能用他。這是太嚴肅的事!
有許多弟兄姊妹,十年八年以前,屬靈的情形是那樣,到了今天,情形還是那樣,在神面前沒有甚麼進步。頭腦好的,好像是有進步,但卻不是屬靈的進步。他們說他們自己所不明白的話,他們說是說了,卻是莫名其妙。他們只有頭腦的知識,並沒有眞的亮光;他們學了許多屬靈的名詞,沒有甚麼眞實生命的長進。有的人,在前十年,你遇見他的時候,還有一點光,你覺得他在神面前很不錯;但是,過了十年你再遇見他,他一點新的亮光都沒有,一點屬靈的長進都沒有。他是個先知,但是,是一個老先知,是神現在不能對他說話的先知。神是一直作事的神。主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五17)所以連前二十年。前十年,前五年我們所得的亮光,擺在現在還是不彀的。我們如果停留在過去的經歷裏,前面就沒有路。
所以我們要注意,怎樣纔不會被神擺在一邊?怎樣纔不會被神棄而不用?我們在神面前的光景是否新鮮,是否豐富,是極重要的問題。多少時候,我們在屬靈方面太陳舊,太貧窮了!
看不見
老先知住在伯特利。伯特利那個時候是甚麼情形呢?耶羅波安在那裏向他所鑄的牛犢獻祭,立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爲祭司,在私自所定的日子上邱壇燒香(王上十二28〜33)。這一切的舉動都是得罪神的。耶羅波安怕百姓上耶路撒冷去,在聖殿裏獻祭,所以就在耶路撒冷之外設立了敬拜的地方。他雖然不是去敬拜别神,還是敬拜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那位神,但是,他在耶路撒冷之外隨着私意敬拜,這是神所定罪的。耶羅波安不只自己犯了罪,並且引起他以後的好些王陷在同樣的罪裏(王上十六19,31;二十二52; 王下十三2)。耶羅波安所犯的罪,實在是大罪。老先知就住在伯特利,耶羅波安作的事就在他眼前,而他卻看不見耶羅波安作的是犯罪,這個情形眞是太嚴重了!先知所以能替神說話,就是因爲他知道神的心意。但是,這裏有個老先知,竟然不知道神的心意!神不能差不知道祂心意的人爲祂說話,所以神差那個神人來。
老先知看不見在伯特利敬拜是罪,證明他已經出了毛病。弟兄姊妹,千萬不要以爲作濫好人就是有愛心。沒有這件事。你如果看這一個好,那一個也好,在耶路撒冷敬拜很好,在伯特利敬拜也好,就證明你看不見,你有毛病。許多人像老先知一樣,眼睛是迷糊的、有病的,他們沒有看見甚麼是得罪神的,他們以爲敬拜神總是好事,在伯特利敬拜有甚麼不可以呢?弟兄姊妹,你能說這就是有愛心嗎?一個醫生,他顧念病人,他愛病人,但是他不能說病人沒有病。如果說生病的人沒有病,這就證明那醫生不行,他看不出毛病何在。老先知住在伯特利,而他看不見在伯特利有罪;罪擺在他的面前,而他沒有感覺;哦,這是多麼可悲,多麼可怕!
受了謊言欺騙
但是,更可悲的是那個神人竟也受了老先知的害!耶和華囑咐那個神人說:「不可在伯特利喫飯喝水,也不可從你去的原路回來。」神人記得這個囑咐,所以他拒絕了王的邀請,也拒絕了老先知第一次的邀請。可是,等到老先知說:「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樣;有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我說,你去把他帶回你的家,叫他喫飯喝水。」他就被這幾句話蒙蔽了;他以爲老先知也是先知,總比他經歷多,應當聽他,所以就同老先知回去,在老先知家裏喫飯喝水。神人因着老先知的話而違背了神的命令,結果就被獅子咬死。神人對於神的命令原是十分清楚的,可是因爲受了「我也是先知」這樣的話的影響,他就糊塗了。這裏,有一個極嚴重的教訓,就是事奉主的人,有了神清楚的命令之後,任何老先知所說的話如果與此不合,就千萬不要聽他。
保羅囑咐加拉太的信徒的話,也有同樣的原則。他說:「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加一8)保羅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乃是從耶穌基督啓示來的(加一11、12)。可是另外有一些人,卻想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他們向加拉太的信徒傳别的「福音」。保羅勸加拉太的信徒不要受他們的迷惑,他看破那些迷惑人的會假冒神的僕人的名義,假借一些似乎屬靈的話語來攪擾人,所以他用很厲害的話警戒加拉太人。他說:「無論是我們……」,意思就是說,即使是我保羅到你們那裏去,如果傳的福音與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同,你們就不要相信。你們只應當相信從耶穌基督啓示來的福音,不應當相信「保羅」這樣的名字;如果我保羅後來所傳的福音違背了從前神所啓示的,你們就不要相信。保羅知道,許多人容易受人的名望所影響,容易相信人的名望過於相信神的話。所以他在這裏表示一個態度,就是他完全站在神的眞理這一邊來說話,他不爲人留一點的地位,也不爲自己留一點的地位。他要他們完全信從神的眞理,而不是信從人的名望。保羅爲着眞道竭力爭辯,完全是爲着神,絕不是爲着他自己。他反對那些迷惑人的,只是因着他們混亂主的道,把信徒引到錯謬裏面去。他給我們看見,我們應當站在神的眞理一邊,來分辨甚麼話是應當接受的,甚麼話是應當拒絕的。如果有人講道違反神的眞理,那就不管他是甚麼人,我們總不能聽他。保羅又說:「無論……是天上來的使者……」,他提醒他們連天使的話也不可輕信。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一章十三至十五節論到假使徒的時候,他說:「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這也不足爲怪;因爲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牠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光明的天使」帶着一副偽善的面貌,最容易使人放鬆戒備。加拉太的信徒聽過主的福音,怎麼還會受那些人的迷惑呢?因爲那些人說他們傳的也是「福音」,說他們是要熱心遵行神的律法,他們有一套很動聽的話,這樣,就叫聽過眞道的加拉太人也受了迷惑。哦,這一類迷惑人的,常常會混到教會裏面來,敗壞人的信心,引誘人離開主的道,我們眞要儆醒防備。他們之所以能迷惑人,就因爲他們也會裝作屬靈,裝作愛主,也會說些「神的啓示」,「神的旨意」等等的話,這樣,就叫人眞假難分,受了迷惑。弟兄姊妹,我們眞需要有儆醒的心,有分辦的能力,絕對忠於神的話,守住所領受的眞道,對於那些混亂主道的「福音」,不管是甚麼人講的,都一概拒絕。我們眞要求神保守我們在祂的眞道上站立得穩。
這個老先知,對於耶羅波安犯了那麼大的罪都沒有感覺,卻還拿「先知」這塊招牌來欺騙人;他已經與神失去交通,卻還冒稱「有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我說」。那個神人的失敗,就是沒有守住他親自從神那裏所得到的話語,卻被老先知虚浮的名望所搖動,受了老先知謊言的欺哄,以致落到了悲惨的境地。
老先知墮落到一個地步,竟然用謊言哄騙神所差來的人。及至一同坐席的時候,耶和華的話臨到老先知。這是不是說老先知屬靈起來了呢?不是。神是要對付那個違背祂命令的神人。對於那個老先知,神已經沒有要求,已經把他擺在一邊了。等到神人被獅子咬死之後,老先知把他葬在自己的墳墓裏,囑咐兒子們說,他死後要和神人葬在一起。老先知相信,神人奉耶和華的命指着伯特利的壇和撒瑪利亞各城有邱壇之殿所說的話,必定應驗,但是,老先知不過在那裏等死而已!
記取教訓
弟兄姊妹,我們讀這一個嚴肅、沉痛的故事,應當記得幾件事:第一,一個人一失去與神的交通就陳舊,就不新鮮,就看不見。第二,一個人雖然會經被神用過,但既已遠離了神,就不能再以「老資格」來欺哄别人。第三,一個人一違背主的話,一停留在不該停留的地方,就遇見死――屬靈的死。第四,關於屬靈的事的發表,必須與神的話相合;不然的話,就是老先知來說,就是天使來說,也應當堅決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