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兩面的真理
腓立比書二章十二至十八節。
作出得救的工夫
腓立比書是保羅在羅馬的監獄中寫的。保羅在那裏不但寫了腓立比書,也寫了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這三本書,各有所注重的。以弗所書是講到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歌羅西書是講到基督在教會裏如何;腓立比書並非講到像以弗所、歌羅西那樣深奥的道理,乃是特别注重一件事,大意是不要他們爭論。腓立比書四章二節:「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裏同心。」這是兩個作工的姊妹,有不和陸的事,所以保羅特地勸她們。
腓立比特别注重謙卑、和睦、彼此相愛。可以說,腓立比書是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的註解。保羅勸腓立比人,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别人的事。接着就講到主是怎樣虛己;怎樣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爲人的樣式;怎樣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保羅告訴他們,這是基督的存心,所以勸他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爲心。但是,聽是一件事,作得來作不來又是一件事。恐怕那兩個姊妹想,這怎樣作得來?所以,保羅就告訴她們到底如何方能作得到,這就是十二至十八節所講的。
十二節:「這樣看來,我親愛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作出(原文)你們得救的工夫。」「這樣看來」,是承上文而言的。「我親愛的」,這個稱呼是保羅每當要講很要緊的話的時候所用的。他既這樣稱呼,下文就必是要緊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更是順服的,」保羅的意思是:從前我在你們那裏傳福音給你們,你們是常順服我。現在出了事,你們就更當順服我。不但是我在你們那裏傳福音、在你們那裏作榜樣、在你們與我接觸的時候順服我,乃是現在仍要順服我。所以這幾句話裏,包括三件事情:一、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你們順服我,是因我與你們有接觸。二、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你們更是順服,是因我不在你們那裏,更把你們交託神。三、現在有一件事要順服,就是應當恐懼戰兢,作出你們得救的工夫。
「就當恐懼戰兢,作出你們得救的工夫。」這句話應當多讀幾次。「恐懼」可譯作「敬畏」。敬畏是對神;戰兢是對自己。試探是那樣厲害,所以要戰兢;神是那樣高大,所以要敬畏。但是,這得救的工夫怎樣作得出來呢?神有法子!
聖經把得救的事情分作三個時期。第一、已過的,是神救我們脫離地獄的刑罰。第二、現在的,是神救我們脫離罪惡的能力。第三、將來的,是神使我們進到國度與基督一同作王。舉幾個例:
提摩太後書一章九節:「神救了我們,……」這是已過的,是每一個信的人都得着了的。
希伯來七章二十五節:「凡靠着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 ……」這是今天的救恩,是今天所能得着的。
希伯來九章二十八節:「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爲拯救他們。」這是將來的得救。
聖經明說有三樣的拯救,一是已過的,一是現在的,一是將來的。有的基督徒可以得着已過的救恩,但不一定能得着現在和將來的拯救。有的基督徒得着了過去的救恩,也得着了現在的救恩,並要得着將來的拯救。人可以脫離地獄的刑罰,但仍然天天犯罪的。人可以脫離地獄的刑罰,但不一定將來作王。還有三處的聖經,可以證明這三個時期的得救。
以弗所二章八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這是已過的得救。
羅馬五章十節:「因爲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着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這是說到現在我們因着主的生命所得的拯救。
羅馬八章二十四節:「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 ….」這是將來的。
感謝讚美神,我們已經得救了!但是,還有兩面未成就―― 一、脫離罪惡的能力,二、進入國度的榮耀。所以我們要追求,我們應當恐懼戰兢,作出我們得救的工夫。
慕廸先生是很有能力的傳道人,很會救人的靈魂,但是他說,我一生中,從來沒有看見一個懶情的人會得救!這樣看來,一個人就是要脫離地獄的刑罰,如果他懶惰的話,也就得不着。「所以主說:「你這睡着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裏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弗五14)
恐懼戰兢,作出我們得救的工夫,是我們當負責的,如果我們不作,那就偏了。不錯,基督已經替我死了,替我流了血,替我復活升天了。有的人以為既是這樣,我不過敬拜而已,就絕對的被動。所以,也不必祈禱,也不必讀經,也不必奉獻。但是,我們應當知道,因爲神已經作了,所以我應當更熱心;因爲神已經作了,所以我應當作出來。我們怎樣作得來呢?
神在你們心裏運行
十三節:「因爲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爲要成就祂的美意。」腓立比二章十二節與十三節,可說是兩面極榮耀的眞理,把甚麼都包括了。看十二節,以爲甚麼都要自己作;看十三節,是說甚麼都是神作。一面說我們應當作,一面說是神作。這並非相反,乃是相合的。十二節是說我們當作;十三節是說神能使我們作所當作的。
這兩節聖經,解釋了聖經裏面非常重要的兩方面眞理。我們看見聖經裏,一方面有許多是神嚴肅的命令,就是神命令我們作這樣,作那樣,好像神把難擔的重擔給我們擔。我們力不能勝,好像要被壓死了。另一方面,有許多是神的應許,這也是神作,那也是神作,都是神的恩典,都是神的工作,好像甚麼都不必我們作。有人因爲不明白這兩方面的眞理,就不免偏於一端。有的人,以爲都是神的命令,都得自己去作,就看神的命令是重擔,挑又挑不動,不挑又不行,就好像要被壓死一般。另有的人,以爲都是神的恩典,都是神的工作,甚麼都是神作的,一點不必自己去負責,就不免放鬆自己。無論偏於那一方面,都有一個危險,那就是:聖經的命令既作不來,聖經的應許又得不着。因爲神的眞理是兩方面並重的。神在我們裏面作,我們在外面作,作出神在我們裏面所作的。單讓神在我們裏面作,我們不在外面作,就甚麼都得不着;我們自己在外面作,而沒有神在裏面作,就甚麼也作不到。
人生所有的事,都包括在「立志行事」裏面。立志,是裏頭的定規;行事,是外面的作爲。凡裏頭所定規的,外面就去實行,這叫作立志行事。立志,是指心裏的光景;行事,是指外面的生活。但是,我們裏頭的立志,外面的行事,都是神在我們裏面運行,直到我們成就祂的美意。所有的立志,都是靠神的運行;所有的行事,也都是靠神的運行。
多少時候,我們想順服神,卻是不能;但是,神說,我在你裏面運行,所以你能順服,所以你作得來。多少基督徒對神說,順服称眞苦,我作不來。我想不愛世界,卻作不來。我不應當恨某人,也作不來。但是,神沒有叫你喫苦,祂要在你裏面運行,直到你作得來。所以應當向神說,我順服不來,我捨不得世界,我不會愛人,但是,求称在我裏面作工,作到我肯順服,肯丟下世界,肯不恨人。如果你能信,你這樣禱告之後,就必定有改變。
戚伯門先生起初作工的時候,聽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禮拜堂也蓋的很大。慕迪先生聽了他的名聲,.
就特地乘火車去聽道。慕迪先生進了禮拜堂,暗暗坐在那裏聽。戚伯門認識慕廸,所以聚會完了就走下講臺,到慕廸那裏,請他有甚麼話就直說。慕廸先生就說,弟兄!你所作的是失敗的,不是成功的,你的生命裏有了錯誤。戚伯門聽了這話,心裏不高興,覺得慕廸不應當這樣批評他。當他蒙了光照,知道自己愛妻子兒女過於愛神時,一連兩三週非常難受!最後,他對神說:「神!我不能愛称過於愛我的妻子兒女。但是,我求称作工作到我能。」後來,他作工大有能力,有人要他作見證,他說:「我若能傳福音,能講道,不過是因爲那一次的順服而已。」
神要作到我們能作的地步。我們要走主的路,卻是無力的,因爲我們已經受了罪的傷害,是永遠沒有能力的。但是神在我們裏頭作工,叫我們眞能立志,眞能行事,眞作得來。凡一切能成就神美意的,都是祂在我們裏面運行,使我們能立志行事,成就祂的美意。
英國潘湯先生有一句話說:「因爲有神住在我裏頭,凡神所能作的,我都能作。」有一個女人死了,有一個牌子上寫着論到她的一句話:「她作了她所不能作的!」
我們天天都過着似乎過不了的日子。如果我們要得着完全的救恩,要生命純潔完全,必須是神作的。許多人想效法基督,這個永遠學不成功。乃是神作了,所以我纔能作,不是我作。如果我們看見聖經所說的既是如此高,是我應當作的,就試試去作,結果必定失敗。我們不過只該求神作工作到我們肯而已。
潘湯先生講一個故事:有一個醫生,份咐看護去叫一個病人作一件事。看護就照醫生所說的去叫那病人作;但是,那個病人說,我不能作。看護就去回報醫生說他不肯作。醫生就去查看那病人爲甚麼不作。察驗完了,醫生就說,這個病人不是不能,也不是不肯,乃是不能「肯」。我們裏頭是不肯,外頭是不能。裏頭不肯丟棄世界,外頭就不能丟棄世界。但是,神能在我們裏頭運行到我們眞肯,眞願照着神的美意行,並且也能行出來。
因爲神已經在我們裏面運行,所以我們當在外面作出。我們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何能實行。不是等,不是去禱告,是要你現在作出來。凡是信主的人,已經有基督住在他裏頭了。「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基督在你們裏頭麼?」
普通的錯誤有兩個:一是以爲我要作好,我盼望作好,盼望得屬靈的生命。一是以為我已經得救了,所以一個指頭都不動,好像他不必禱告,不必讀經,不必奉獻,基督會叫他熱心的。前者的錯誤,是以為靠自己能作好;後者的錯誤,是以爲既得救了,甚麼都不必努力追求。實在說來,一個人得了救,如果不殷勤,就不能有屬靈的生活。但是,如果不相信神,就也不會成功。必須相信是神在我裏頭運行,使我能立志行事,所以我纔能祈禱,纔能讀經,纔能作見證。相信在先,作出在後。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一天過一天,我們要股勤的作出得救的工夫。不是沒法,乃是神已經作了;因爲我得着了,所以我必定能。舉個例:
當主教訓祂的門徒說:你們要謹慣!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路十七3、4)這句話一說完,門徒立即禱告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門徒知道這件事他們作不來。一次,二次,三次已經殼了;若是一天七次得罪,又七次回轉,這樣眞不勝其煩,忍耐這個,頗不容易。所以,他們求主加增他們的信心。主如何答應他們呢?「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來栽在海裏,牠也必聽從你們。」這與赦免有甚麼關係呢?這是因爲我裏頭有信,所以就能對裏頭恨人的心說:恨,你離開我。你能這樣信,所以當人求你赦免時,你也必定能說,我赦免你。因爲相信神作了,所以你能作。不但赦免人要先有信心,就是讀經,祈禱,不愛世界,也要先有信心。信神使我能,所以就必能。
十四節:「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徒已經告訴他們,是神在他們裏面運行,使他們能立志行事。這樣運行的結果,最明顯的,就是與人和睦,不起爭論。無爭論,是沒有甚麼疑惑不決的。不發怨言,是能相信人,能彼此相愛。二章十三節是說神的生命在我裏頭作工,所以十四節就有完全的和睦。
不但腓立比書這樣的表明,就是以弗所,歌羅西,也有同樣的例。以弗所三章十九節說了「便叫神一切的豐滿,充滿了你們」之後,(20、21節乃讚美的話)四章二,三節,立即講到「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那靈的一」的話。神的能力在裏頭運行,顯在信徒中間,就是和睦。歌羅西一章十一節:「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的忍耐寬容。」榮耀的權能是神至大的能力。我們以為得了榮耀的權能,就可以作奇事,行神蹟,作人所想不到的事。那知不過是忍耐寬容。這是神能力絕頂的表明。忍耐是難的,但是,神的能力使我們能作得到的。三本書都是說基督徒一得了神能力的運行和充滿,就能與人和睦,就能忍耐寬容。
十五節:「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僞,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無可指摘」,是人沒有話說。「誠實無僞」,是裏面簡單,不心懷二意。「彎曲」,是不直。「悖謬」,是脫了節,聯不起來的意思。這節頭一個的「世代」,照原文可譯作「種類」。第二個「世代」,照原文當譯作「世界」。這一節的大意,是說一個基督徒,在這對神的旨意彎曲脫了節的種類中,是不像他們的,乃是簡單無可指摘的。在這世界中,是好像光一樣。「照耀」,乃是生命的表明。
十六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我們應當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生命的道」,可譯作「生命的話」。我們是應當將生命的話拿出來,或者說,特别舉起來給人看見。不只要用生命作見證,也要用口作見證。聖經從來沒有說作見證只用生命不用口的。在我們的親戚中間,朋友中間,與我們有接觸的人中間,必須開口作見證;不然,你就沒有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你如果信了、行了,就能在人面前發光,並作見證。保羅的意思,你們能如此,就完全了。
「基督的日子」,就是基督掌權之日。「空跑」,指找罪人,傳福音說的。「徒勞」,指服事信徒,牧養他們,教訓他們說的。使徒以爲他們能如是,就他在基督的日子,可以誇口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了。
十七節:「我以你們的信心爲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衆人一同喜樂。」「我以你們的信心爲供獻的祭物」,就是羅馬十二章一節所說的「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保羅的意思是:如果他們眞把自己當禮物獻給神,就是賠上自己的命,陪着他們死,也是願意的。
保羅本來是喜樂的,但是,他還要與衆人一同喜樂。
十八節:「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上一節是說保羅本來喜樂,並且要與你們衆人一同喜樂。這一節是說你們要喜樂,並且也來同我保羅一同喜樂。哦!眞被神能力運行的人,除了喜樂以外,沒有别的了。弟兄姊妹們,我們當信神已作,所以我也能作,我們現在能「肯」就好了。